信息编号186751至186800间共50条。
186751:药物性肝病
【概述】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liverdisease)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肝。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肝,其表现与人类各种肝病的表现相同,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诊断】药肝的诊断可根据服药史、临床症状、血象、肝功能试验、肝活活检以及停药的效应作出综合诊断...查看详细(9020字节/1图片)
186752:阿米巴肝脓肿
【概述】阿米巴肝脓肿是(amebicliverabscess)阿米巴肠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长期发热、右上腹或右下胸痛、全身消耗及肝脏肿大压痛、血白细胞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易导致胸部并发症。【诊断】肝脏肿的临床诊断基本要点为:①右上腹痛、发热、肝脏肿大和压痛;②X线检查右侧膈肌抬高、运动减弱;③超声波检查显示肝区液平段。若肝穿刺获得典型的脓液,或脓液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查看详细(6777字节)
186753:胆囊癌
【概述】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carcinomaofthegall-blader)占首位,其它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因后者均属少见,故本章主要讨论原发性胆囊癌。女性较男性多2~4倍。多见于50~70岁。【诊断】由于早期胆囊癌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且常与胆石症并存,半数以上被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以往术前诊断率仅8.6%,自应用B超、CT后术前诊断率提高到19%~38%甚至75%~88%...查看详细(2583字节)
186754:半乳糖血症
【概述】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半乳糖代谢异常的遗传病,是由于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酰移酶缺陷,使1-磷酸半乳糖和半乳糖醇沉积而致病,按红细胞及肝脏酶学变化,该酶有几种变异型。肝、肾、眼晶体及脑组织是主要受累器官。【诊断】初生婴儿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者,应警惕本病的可能性。血、尿中半乳糖浓度增高,尤其尿液半乳糖检查尿糖阳性,葡萄糖氧化酶法尿糖阴性,则可诊断该病。如条件允许,可测定患儿红细胞中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含量...查看详细(1990字节/1图片)
186755: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概述】暴发性肝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大量生产肝细胞坏死及严重肝功能损害,既往无肝病史并在病后8周内出现肝性脑病的综合征。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病死率。【诊断】强调密切观察病情早期诊断①起病8周内出现肝性脑病,神经精神症状;②无慢性肝病体征;③同时有严重肝功能损害临床表现;④常规生化及血液学检查有肝细胞功能减退,早期ALT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⑤有肝炎接触史或药物、毒物致肝损害史;⑥肝病理检查有大块肝细胞坏死...查看详细(10696字节)
186756:丙型病毒性肝炎
【概述】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原菌。本病呈全世界分布,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尤其反复输入多个献血员血液或血制品更易发生。近年发现丙型肝炎也多见于非输血人群,主要通过注射、针刺、含HCV血液污染伤口和其他密切接触传播,并证实也可通过母婴传播。【诊断】原则上综合诊断。参考流行病学资料,如输血及血制品史、手术史及与丙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等;临床特点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查看详细(5669字节)
186757:胆汁性肝硬化
【概述】任何原因引起的肝内、外胆管疾病,导致胆汁淤积,皆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诊断依据:①中年以上妇女,皮肤明显瘙痒、肝大、黄瘤;②血清总胆固醇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轻、中度升高,碱性磷酸酶增高,胆酸浓度增加;③IgM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且滴度高。如能穿刺取得组织学证据,则更有助于确诊。【治疗措施】1.熊去氧胆酸Heathcote等用熊去氧胆酸(每日14mg/kg)治疗222例PBC患者...查看详细(7779字节)
186758:丁型病毒性肝炎
【概述】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DNA病毒共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相似。HDV与HBV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诊断】急性丁型肝炎的诊断,需靠特异血清学检查确定。临床遇到原为慢性HBsAg携带者,突然出现似急性肝炎症状,或病程中有双峰型胆红素和ALT升高者;或原有慢性乙型肝炎突然病情加重...查看详细(5072字节)
186759:肝纤维化
【概述】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是纤维增生和纤维分解不平衡的结果。纤维增生是机体对于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各种病因所致反复或持续的慢性肝实质炎症、坏死可导致肝脏持续不断的纤维增生而形成肝纤维化,从许多慢性肝病,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病理演变来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连续的发展过程,二者难以截然分开。【治疗措施】抗纤维化的治疗旨在减轻纤维化的程度、延缓其发展...查看详细(31347字节)
186760:肝炎后肝硬化
【概述】肝炎后肝硬化以病毒性肝炎所致者为最常见,主要由慢性活动性肝炎引起,亚急性重症肝炎治愈后多发展为本病。【病理改变】肝炎后肝硬化在病理上有者表现为小结节性肝硬化,有者表现为大结节性,但我国以小结节性为多。特点为:肝细胞坏死区大小不等、分布不匀。大片坏死区的纤维束较粗较宽,小片坏死区较细较窄。再生结节大小不一,大者大于2cm,有者在5cm以上,肝脏表面有明显塌陷区。【临床表现】肝炎后肝硬化由于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以及再生情况和所形成的大小结节性病变不同...查看详细(1177字节)
186761:肝炎双重感染
【概述】双重或多重感染系指同一个病毒性肝炎患者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知肝炎病毒有5型,彼此间无交叉免疫。即感染一种肝炎病毒后仍可感染其他型肝炎病毒。按感染时间可分为同时感染(混合感染)重叠感染(后继感染)。【诊断】根据临床特点:原有慢性HBV感染,近期内出现着状,肝功能异常;或原有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近期病情恶化且治疗效果不良者,均应考虑到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的可能...查看详细(4612字节)
186762:甲型病毒性肝炎
【概述】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呈全世界范围的分布,我国为高发区,其发病为各型肝炎的首位。人感染HAV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预后良好。【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特异血清学诊断综合分析判断。要注意发病季切、年龄及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病前有无与甲型肝炎中层得密切接触史及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诊断不难...查看详细(9252字节)
186763:酒精性肝炎
【概述】酒精性肝炎(AlcoholicHepatitis)系指长期过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脏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恶心呕吐、黄疸、肝脏肿大和压痛。可并发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诊断】根据患者有长期大量酗酒史;临床有发热、黄疸、肝肿大压痛和白细胞增高;MCV、r-GT、碱性磷酸酶增加,AST/ALT>2均有助于酒精性肝炎的诊断,但确诊需行肝穿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错误常由于根据传统的化验结果推测肝脏组织学改变而致...查看详细(5421字节)
186764:囊性纤维化
【概述】囊性纤维化是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人的全身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病变为外分泌腺的功能紊乱,粘液腺增生,分泌液粘稠,不同器官病变程度不一。主要见于肺、胰及肠道,可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病、胰功能不全及肝硬化。【诊断】根据梗阻性黄疸、肝肿大、门脉高压等临床表现;血清ALT、AST及碱性磷酸酶升高;胆囊造影不显影;汗液中氯化物增加及肝活检异常可以确立诊断。【治疗措施】刺激胆汁分泌的药物无效...查看详细(2288字节)
186765:缺血性肝炎
【概述】缺血性肝炎系指可逆性严重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导致肝小叶中央坏死,常由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肝外伤及心脏手术后,致心源性或低血容量性休克,特别是与休克后肝脏再灌注性损伤有关。临床表现类似急性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显著性升高,但无肝炎病毒感染及肝毒性药到病除物的证据。【诊断】本病诊断应具备以下各项指标:1.重度低血压后3日内出现ALT、AST的显著而持续地升高;2.除外近期内急性心肌梗死;3.缺乏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查看详细(2241字节)
186766:戊型病毒性肝炎
【概述】戊型病毒性肝炎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无慢性化,预后良好。【诊断】应根据临床特点、肝功能检查,参考流行病学资料。排除HAV、HBV、HCV感染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肝损害。【治疗措施】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1.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查看详细(4371字节)
186767:先天性梅毒性肝硬化
【概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梅毒螺旋菌感染率有回升趋势,而由于特效药物的应用,先天性梅毒并不多见,但由于其病死率高,故应引起重视。先天性梅毒患者中,80%累及肝脏,可能系梅毒螺旋体透过胎盘,进入脐静脉最后到达肝脏。先天性梅毒和成红细胞瘤病都可导致黄疸,两者易混淆,但先天性梅毒患儿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诊断】应根据临床特点、肝功能检查,参考流行病学资料。排除HAV、HBV、HCV感染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肝损害...查看详细(2713字节)
186768:心原性肝硬化
【概述】心原性肝硬化,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所致。长期淤血与缺氧,致使肝脏网状纤维组织增生,主要是肝小叶中央呈现星芒状纤维化,纤维组织把肝小叶分割形成不规整细胞团,即假小叶形成。【诊断】①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有肝脏被动淤血,肝脏大,有触痛。②血清胆酸和转氨酶轻度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碱性磷酸酶无明显变化。③随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改善,肝脏功能试验迅速改善。④肝穿刺活检组织检查有助于确诊...查看详细(3988字节)
186769:血色病
【概述】血色病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由于过多的铁质沉着在脏器组织所致,引起不同程度的基质细胞破坏、纤维组织增生及脏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有肝硬化、糖尿病、皮肤色素沉着、内分泌紊乱、心脏和关节病变。【诊断】对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诊断不难,如患者有①血清铁增高,②血清铁饱和度增高③血清铁蛋白增高,应进一步做肝活检确诊,有关数值列于下表。表血色病体内各种形式铁含量指标血色病正常血清铁(mg/L)1.8~3.00.5~1.5总铁结合力(mg/L)2.0~3.02.5~3.7转铁蛋白饱和度(%)80~10020~50血清铁蛋白(μg/L)男500~600020~300女15~250肝含铁量(mg/g)10~300.3~1.8应除外如下几种疾病:各种类型肝硬化、糖尿病、Addison病、肝豆状核变性、发表朱萎缩...查看详细(6140字节)
186770:血吸虫性肝硬化
【概述】血吸虫性肝硬化见于血吸虫病的晚期,是由虫卵大量沉积引起。【诊断】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B型超声检查有特殊的诊断意义。其特征性表现为纤维网状图像,有长方形线性纤维结构。【治疗措施】1.病原学治疗。以吡喹酮为首选,该药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抗虫谱广。该药口服后主要从肠道吸收,30min至1h后即获最高血浓度,门静脉内浓度约10倍于周围血...查看详细(2642字节)
186771:药物性肝硬化
【概述】用药过程中导致的肝脏损害可致药物性肝硬化。【治疗措施】1.立即停用相关或可疑药物。2.加强营养,如高蛋白、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3.保肝药物,如肝泰乐等。对症治疗,如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应做相应治疗。【病因学】能引起不同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约200种以上,其中有非类固醇解热镇痛药物如醋氨酚、肌松药、麻醉药、抗惊厥药、抗生素、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抗结核药、抗癌药和免疫抑制药、激素类药、口服降糖药、抗甲状腺素药、H2-受体阻滞剂、精神病治疗药等等...查看详细(2273字节)
186772:乙型病毒性肝炎
【概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占1亿以上。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另一方式为母婴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诊断】根据临床特点...查看详细(22876字节)
186773:糖原累积症
【概述】糖原累积症是指组织中糖原过多的一组疾病,有多种类型,由遗传性酶的缺陷或糖原结构异常所致。【诊断】糖原累积症Ⅲ型诊断靠酶学分析,并可根据酶学分析结果将GSD-Ⅲ分成不同亚型。【治疗措施】1.糖原累积症Ⅲ型高蛋白饮食可改善生长发育状态和肌力,但最近研究认为高淀粉、标准蛋白饮食效果更好。2.糖原累积症Ⅳ型无特效疗法...查看详细(3226字节)
186774:营养不良性肝硬化
【概述】营养不良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营养缺乏引起的。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除个别患者由于摄入不足外,多数是由于其他疾病限制了食物的摄入和吸收,如小肠旁路手术后。【治疗措施】积极补充营养,高蛋白、低脂肪,也可给予静脉营养,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组织学变化都有改善作用。【发病机理】营养不良性肝硬化(MalnutrationCirrhosis)由长期营养缺乏引起...查看详细(1777字节)
186775:急性胰腺炎
【概述】是指胰酶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通常具有急性上腹痛及血清淀粉酶升高。病变轻重不等,轻者胰腺以水肿为主,病情有自限性,一周内可完全恢复,愈后良好。重者胰腺出血坏死,伴休克、腹膜炎及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高。【诊断】一、病史提问突发性中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前倾位时疼痛可减轻,进食后疼痛加重,疼痛可向左侧胸部及腰背部放散,少数病人疼痛轻微...查看详细(1931字节)
186776:慢性胰腺炎
【概述】是指胰腺实质的坏死、出血、脂肪坏死等引起的局部及全身多器官一系列的损害。本病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诊断】一、病史提问发病初期同急性胰腺炎,如病情继续发展,腹痛持续不缓解,伴高热,可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少尿等休克的表现,继续发展可出现精神恍惚、呕血、黑便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表现。因病情危重,少数病人发病后短期内死亡。寻问病史详见急性胰腺炎...查看详细(1384字节)
186777:胰腺癌
【概述】胰腺癌最早由Mondiare及Battersdy叙述。1888年Bard和Pis在文献上做了临床报告。1935年,美国著名外科学家Whipple首先报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功,从而确立了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和壶腹部恶性肿瘤的方式。1943年,Rockeg首先实行了全胰切除术。国内余文光于1954年首先报告胰头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例。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美国1988年发病率为9.0/10万...查看详细(12220字节)
186778:胰腺假性囊肿
【概述】胰腺囊肿(pancreaticcyst)包括真性囊肿、假性囊肿和囊性肿瘤。真性囊肿有先天性单纯囊肿、多囊病、皮样囊肿、潴留囊肿等,囊肿内壁覆有上皮。囊性肿瘤有囊性腺瘤和囊性癌。假性囊肿的囊壁为纤维组织构成,不覆有上皮组织,临床上胰腺囊肿以假性囊肿最多见。这里仅介绍胰腺假性囊肿。【诊断】在急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后出现持续上腹、恶心呕吐、体重下降和发热等,腹部扪及囊性肿块时...查看详细(9485字节)
186779: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概述】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是血中抗蛋白酶成份-α1-抗胰蛋白酶(简称α1-AT)缺乏引起的一种先天性代谢病,通过常染色体遗传。临床特点为新生儿肝炎,婴幼儿和成人的肝硬化、肝癌和肺气肿等。【治疗措施】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因而最好的办法是避免α1-AT缺乏症的发生。父母为Pizz杂合子,其子女有225%的可能出现Pizz表型,在15~17周胎龄时,直接取胎儿脐血作Pizz表型分析...查看详细(3067字节)
186780:结核性腹膜炎
【概述】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可表现为发热、腹水、腹痛或腹块,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肠瘘及化脓性腹膜炎等并发症。临床上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2。【诊断】1.病史提问儿童及青壮年,有结核病史或伴有腹膜外结核证据者。不明原因发热达两周以上,乏力、纳差、消瘦伴腹胀、腹痛、腹泻等表现,而白细胞及分类正常或轻度增高...查看详细(1996字节)
186781: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概述】肠系膜充满淋巴管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多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结核杆菌感染可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常因饮用受结核杆菌污染的牛奶或乳制品而发病;继发性较原发性多见,多继发于开放性肺结核或肠结核。病变淋巴结若破溃可引起结核性腹膜炎。【诊断】1.病史提问轻者无症状,较重者可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等一般结核症状外,尚可有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查看详细(844字节)
186782:腹膜间皮瘤
【概述】腹膜恶性间皮瘤,又称原发性腹膜间皮瘤,是起源于腹膜上皮和间皮组织的肿瘤。本病较胸膜间皮瘤少见,男性略高于女性。病因与石棉接触有关,其发病与接触的间隔很长,常在30年以上。良性间皮瘤常为单发,多位于输卵管、子宫顶部的腹膜,其他部位少见。恶性间皮瘤往往为弥漫性、覆盖全部或部分腹膜【诊断】1.病史提问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和消化道功能紊乱,腹痛可表现为多样化,但腹痛的顽固性是其共同特点...查看详细(1329字节)
186783:腹膜后脓肿
【概述】腹膜后脓肿的发生常继发于腹腔内脏器、腹膜后器官、脊柱或第十二肋的感染、盆腔腹膜后腔脓肿、以及菌血症等疾病。脓肿可向上侵及纵隔、向下沿股疝孔流入大腿,亦可穿破进入腹腔、胃肠道、胸膜、支气管,甚至形成慢性持续性瘘管。【诊断】1.病史提问应询问有无前述相关脏器或部位病史或外伤史,有无发生菌血症的病因。不明原因的寒战、高热、出汗、软弱及体重减轻等全身中毒症状。最突出的症状是腹部或腰背痛...查看详细(1517字节)
186784:非溃疡消化不良
【概述】系指上腹不适症状反复发作,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的一组症侯群,亦称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病史提问:常有上腹隐痛、饱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反复发作。休格检查:体征较少,可有上腹压痛。辅助检查:肝肾功能试验、胃镜、B超、X线检查,以除外其他器质性病变。做胃肠道运动功能检查...查看详细(789字节)
186785:胃空肠输入袢综合征
【概述】胃空肠吻合术后输入袢扩张及内容物潴留造成一系列症状。多与输入祥低张,过长扭结或输出袢梗阻有关,造成十二指肠排空受阻。【诊断】病史提问:①急性空肠输入袢梗阻:突然上腹剧痛,呕吐频繁,呕吐物中无胆汁,呕吐后症状不缓解,梗阻严重者可发生十二指肠高度扩张,肠壁坏死、穿孔,导致急性腹膜炎。②慢性输入袢综合征。餐后15-30分钟出现右有上腹不适,胀痛,突然呕吐出大量胆汁...查看详细(941字节)
186786:吻合口溃疡
【概述】是指胃空肠吻合术后,在吻合口或某附近粘膜发生溃疡,又称复发性消化性溃疡。【诊断】病史提问:有消化性溃疡胃切除病史,症状与消化性溃疡术前相似而又有所不同,腹痛最多见,多呈发作性。夜间痛显著,常向它处放射,腹痛发作期较长,而缓解期较短。进食或制酸剂能暂时缓解。纳差、恶心、呕吐及体重减轻等比较常见,部分患者可并发穿孔,梗阻和出血。体检发现:腹部压痛部位常与腹痛一致...查看详细(885字节)
186787:腹痛
【概述】腹痛(abdominalpai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腹痛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病因极为复杂,包括炎症、肿瘤、出血、梗阻、穿孔、创伤及功能障碍等。【诊断】1.病史(1)性别与年龄:儿童腹痛常见的病因是蛔虫症、肠系膜淋巴结炎与肠套叠等。青壮年则多见溃疡病、肠胃炎、胰腺炎。中老年则多胆囊炎、胆结石,此外还需注意胃肠道、肝癌与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查看详细(10184字节)
186788:黄疸
【概述】黄疸(jaundice)是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的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而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正常血中胆红素不过17μmol/L(1.0mg/dl),如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肉眼仍未能察见黄疸时,可名为隐性或亚临床黄疸。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尤其多见于肝脏、胆系和胰腺疾病。【诊断】(一)病史应详细了解:1.年龄、2.性别、3.职业和籍贯、4.饮食和营养、5.家庭史、6.肝炎接触史、7.输血、注射、手术史和药物史、9.本次黄疸扫生和发展情况、10.腹痛、11.其他消化道症状、12.发热与寒战、13.其他等资料...查看详细(14992字节)
186789:便秘
【概述】便秘(constipation)指的是大便次数减少和(或)粪便干燥难解,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提示存在便秘。但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如对一组健康人调查结果表明,每天排便一次者约占60%,一天几次者30%,几天1次者10%。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判断。【诊断】根据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难解,诊断便秘并不困难。但要明确便秘的原因...查看详细(24361字节)
186790:腹泻
【概述】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粪便的性状正常,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150~200g,含水分为60%~75%。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查看详细(11188字节)
186791:消化道出血
【概述】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若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征象的出现先于呕血和黑粪,就必须与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查看详细(11021字节/1图片)
186792:胆囊管综合征
【概述】胆囊管综合征(BiliarCysticDuctSyndrome)是指胆囊管的机械性非结石性部分梗阻,引起胆汁排出不畅,胆囊内压升高所致的一组以胆绞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本征也称胆囊管部分阻塞综合征,胆囊运动障碍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胆囊管炎,Cozzolino胆囊管综合征。【诊断】1.有餐后胆绞痛或右上腹不适,但无寒战高热、黄疸和白细胞升高。2.口服胆囊造影剂或放射性核素胆系扫描可见胆囊充盈良好...查看详细(1618字节)
186793:Alagille综合征
【概述】Alagille综合征又称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征,动脉-肝脏发育不良综合征;Watson-Alagille综合征;Alagille综合征。【诊断】根据典型症状及肝活检才能确诊。具有下列三项或三项以上者方可诊断为本病:1.肝内胆管发育不全。2.周围肺动脉狭窄。3.典型的面部特征。4.脊柱前弓分裂。5.直系亲属中有一人以上患Alagille综合征...查看详细(1019字节)
186794:肠病性肢皮炎综合征
【概述】肠病性肢皮炎综合征(EnteropathicAcrodermatitis)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皮肤病。1936年,首先由Brandt报告,故称Brandt综合征。1942年,Danbolt和Closs二氏又加以详细描述,故双称Danbolt-Closs综合征。本病的主要特点是皮肤糜烂、秃发、指甲营养不良及甲沟炎、胃肠道功能紊乱。本病常发生3周~18个月婴儿。【治疗措施】治疗上...查看详细(1882字节)
186795:Adh分泌过多综合征
【概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ADH)分泌过多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内源性抗利尿激素或类似ADH物质持续分泌,使水排泄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低钠血症、水潴留及有关临床表现。【诊断】1.低钠血症,一般低130mmol/L,但尿钠增高,常大于20mmol/L。2.尿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3.无低血容量表现。4.严格限制入水量可纠正低血钠、低血浆渗透压及高尿钠...查看详细(1412字节)
186796:Brenneman综合征
【概述】Brenneman综合征于1921年由Brenneman首先报道。又名咽喉病毒感染伴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回肠,大肠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措施】若不能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时,则应手术探查;若已确诊,可保守治疗,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支持疗法,有些患者可能并发肠套叠,应注意观察,一般可自然恢复。【病因学】病毒性感染...查看详细(878字节)
186797:Ehler-Danlos综合征
【概述】Ehler-Danlos综合征又称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系一种先天性结缔组织缺陷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弹性过度、皮肤和血管脆弱和关节活动度大三个特点。本病罕见,男多于女,常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隐性遗传为特征的。【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治疗措施】本病无特殊治疗。应用大量维生素C、梅毒E、硫酸软骨素等可有一定的作用...查看详细(979字节)
186798:Felty综合征
【概述】Felty综合征又称为关节炎-粒细胞减少-脾大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脾大综合征、感染性关节炎。其病因不明,可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1924年Flety首先报道成人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粒细胞减少及脾肿大,此后屡见报道,遂将具备上述三大主征的疾患称为Flety综合征。【治疗措施】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有近期疗效,但很少完全缓解。抗类风湿治疗,如抗炎剂,青霉胺、氯喹硫酸锌...查看详细(1157字节)
186799:Gardner综合征
【概述】Gardner综合征,又称为魏纳-加德娜综合征、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骨瘤-软组织瘤综合征、家族性结肠息肉症。系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为单一基因的多方面表现。1905年由Gardner报道结肠息肉病并家族性骨瘤、软组织瘤和结肠癌者机会较多,其后于1958年Smith提出结肠息肉、软组织肿瘤和骨瘤三联征为Gardner综合征。本征发病机理未明,结肠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达50%,骨瘤均为良性...查看详细(931字节)
186800:Milk-Alkali综合征
【概述】乳-碱综合征(Milk-AlkaliSyndrome),是指因长期进食大量牛奶或钙剂,并服用大量可吸收的碱剂引起的高钙血症、碱中毒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等一组临床症候群。过去多发生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内科治疗中,因治疗方案的改进,如服用不溶性碱性药物,本征现已罕见。【诊断】1.有大量长期食用牛奶和服用碱性药物史。2.血清钙升高,多高于2.56mmol/L。3.有代谢性碱中毒...查看详细(1909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