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维生素B12所致的小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1、注意营养与护理,防治感染。2、肌注维生素B12,剂量为每次100ug,每周2~3次,连用数周,直至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象恢复正常为止。对于由于维生素B12吸收缺陷所致的患者,应给予长期肌注维生素B12治疗,每月1mg.当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时,应按每周1mg剂量边疆肌注至少两周。单纯缺乏维生素B12时,不宜加用叶酸治疗,以免加剧精神神经症状。用维生素B12治疗2~4天后,一般精神症状好转,网积红细胞增加,6~7天时达高峰,约于2周时降至正常。骨髓内巨幼红细胞于肌注维生素B12后6~7小时即可转为正常幼红细胞,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骨髓检查才有助于诊断。精神神经症状大多恢复较慢,少数病人须经数月后才完全恢复。3、对症治疗:肌肉震颤可用镇静剂治疗;重度贫血者可予输血。缺乏维生素B12所致的小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预防主要是改善哺乳母亲的营养;婴儿应及时添加辅食;年长儿要注意食物均衡,防止偏食习惯,消除影响维生素B12吸收的因素。
缺乏叶酸所致的小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
1、摄入量不足:羊乳含叶酸量低,牛乳制品如奶粉、蒸发乳经加热等处理后,所含叶酸亦遭致破坏,故单纯用这类乳品喂养婴儿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就容易发生本症。由于胎儿可从母体得到叶酸并贮存于肝,故出生后4个月之内一般不会发病,此症的高峰年龄是4~7个月。
2、药物作用:正常结肠内细菌含有叶酸,可被吸收以供人体之需,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可使结肠内部分细菌被清除,因而影响叶酸的供应。长期使用抗叶酸制剂(如氨甲蝶呤)者,因其可抑制叶酸还原煤酶、阻抑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因而致病。此外,长期服用某些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扑扑痫酮、苯巴比妥)也可导致叶酸缺乏,可能是由于抗癫痫药物引起叶酸吸收障碍,或是药物置换了血清中运输叶酸的载体所致。
3、代谢障碍:慢性腹泻、脂肪下痢等均可影响叶酸吸收而致缺乏。先天性叶酸代谢障碍见于一种小肠吸收叶酸缺陷及叶酸转运功能障碍的先天性疾病,除呈现大细胞性贫血外,尚有惊厥、智力发育迟滞和脑钙化。缺乏叶酸所致的小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根据贫血症状、血象改变和骨髓中发现巨幼红细胞即可诊断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形态学诊断基础上进一步测定血清叶酸,如含量降低而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正常,即可诊断。在严重贫血时,患者可因缺氧而出现一些精神神经症状,易与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混淆,在无条件测定血清叶酸含量时,可作“小剂量叶酸治疗试验”,方法为:每天口服叶酸0.125mg,或肌注1mg,如为叶酸缺乏者,则其网织红细胞于给药2~4天后增加,临床症状、血象和骨髓象也随之改善,而对维生素B12缺乏者则无效。
缺乏叶酸所致的小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
1、去除病因、改善营养。2、叶酸治疗:口服剂量为5mg,每日3次,连服数周至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为止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利用,同时口服可提高疗效。服叶酸后1~2天,食欲好转;2~4天网织红细胞增加,4~7天达高峰;以后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亦随之增加,2~6周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恢复正常。骨髓中巨幼红细胞大多于24~48小时内转变为正常幼红细胞,但巨大中性晚幼位细胞则可继续存在数天。因使用抗叶酸制剂而致病者,可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对先天性叶酸吸收障碍者,口服叶酸的剂量需达每日15~50mg方能维持正常造血需要。缺乏叶酸所致的小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预防主要是改善营养、及时添加辅食、及时治疗影响叶酸吸收的肠道疾病和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