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半的小宇航已是第四次喘息发病了。小宇航的妈妈说,小宇航6个月和1岁时有二次发病,医生均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2岁时第三次发病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这次发病医生则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难道前三次发病都“误诊”了吗?小宇航的妈妈带着疑问来到黑龙江省医院(道外院区)儿科就诊,汪琪主任的回答是,小宇航这四次患病的诊断都是正确的,小儿哮喘的诊断的确很难。
汪琪主任介绍,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这三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可统称为小儿喘息性疾病。从患病年龄上看,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哮喘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则介于二者之间。从病因上看,毛细支气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所致,喘息性支气管炎可由病毒、细菌等感染,而哮喘多为吸入过敏原诱发。
小儿第一次喘息发病时为什么不诊断为哮喘呢?汪琪主任解释,首先,婴幼儿由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功能低下,极易被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临床以毛细支气管炎为多。其次,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疗程不同。通常,毛细支气管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程为1至2周,而哮喘的疗程为2年左右。因此,对小儿哮喘的诊断必需慎重。
在实际应用中,小儿哮喘的诊断还是有很大的难度。
一是缺乏定量诊断。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学龄前儿童不能配合呼吸功能检查,使哮喘的诊断缺乏定量的方法,民间常说“没个数”。诊断大多是依据“有”或“无”的定性方法。例如,医生常说有或无哮鸣音,却不能说哮鸣音有多少赫兹、多少分贝、多少范围。另外,哮喘病的“反复”发作,是指多少次发病呢?二次、三次,还是更多次才能诊断哮喘?医生常以发病次数大于三次来诊断哮喘,但这三次发病是间隔一周、一月,还是一年呢?业内没有达成共识。
二是缺乏“金标准”。诊断哮喘需依据病史、症状、体征、肺功能、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等综合判断。却没有一项指标是绝对重要、无可替代的。
三是采用“排除法”。若要诊断哮喘,必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不是其他疾病,最后才能诊断哮喘。例如,小儿的喘息发病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就不应诊断为哮喘。
(责任编辑:孔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