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肠套叠

当心胖娃肠“打结”得上急性肠套叠

2009-11-13 网易 A +

  小明今年1岁多,身体长得胖胖的,两天前不停地哭闹,烦躁不安、呕吐、便血,捂着肚子嚷叫,父母急忙带着他到医院看病,做B超发现他的一节小肠居然套进了大肠里面,医生诊断为急性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我国婴幼儿肠套叠发病率较高,男孩居多,约占2/3.多发生于1岁以内,尤其是4~10个月的肥胖婴儿,2岁以上发病明显减少。肠套叠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春秋季较多,可能是与该季节上呼吸道感染和淋巴腺病毒感染较多有关。肠套叠的产生是肠管运动机能发生紊乱致肠蠕动不规则的结果。有关肠蠕动紊乱因素在婴幼儿生活中并非少见,如饮食习惯的改变,从单纯吃奶到附加半流质食物及断奶等;又如肠炎腹泻或患菌痢时肠蠕动加剧,此外肠道寄生虫(如蛔虫、蛲虫)及其毒素亦可使肠运动发生反常。

  肠套叠起病急骤,多以阵发性哭闹为首发症状,患儿发出异样的高调哭叫声,并伴有四肢窜动,这是一种腹痛的表现。经过10~20分钟吵闹后,患儿恢复安静并可入睡,但不久又重复哭闹不安,如此反复发作。一般患儿不久即可发生呕吐。便血为婴幼儿肠套叠的特有症状,家长也大多由于见到血便而带小孩就诊。一般在病后8-12小时患儿即可排出血便,最典型的是果酱样大便,也有少数为淡红色血水,有些病例,尤其是发病6小时内就诊者,病史中可无血便,但医生做直肠指检时可发现血便。体检时可在右上腹扪及腊肠样或香蕉状肿块。以上描述的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是婴幼儿肠套叠的四个主要症状,尤其是果酱样大便和腹部腊肠样肿块最具特征性。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属外科急症,若延误诊治,套叠的肠管可能发生坏死而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对本病应有所认识,以便及时就医。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