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迷失性昏觉是怎么造成的?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是否需要长期用药?
1.心脏是血液输出国,大脑虽然只占人体重量的2%,却是血液消耗大国,占心脏输出量的17%。因此,一旦心脏发生“内乱”,血液输出量减少受影响最大的是大脑。
2.大脑供血不足的表现轻则头晕,重者意识丧失——昏厥。
3.前面讲过,心脏的“一把手”是窦房结。但他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
(1)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
(2)迷走神经:使心跳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舒张、血压降低等。
正常人这两个神经系统的反应极快。比如,白天运动时交感神经唱主角,迷走神经甘当配角,晚上睡眠时则相反。可见两者是维持心脏和血管正常运行的“黄金搭档”。他俩一唱一和努力地为构建和谐机体贡献着各自的一份力量。
4.心脏除了接受交感和迷走神经的监管外。也很注意倾听周围群众的反响。如气温升高时心脏和血管会产生如同交感神经兴奋的反应,气温降低则如同迷走神经兴奋的反应。
5.人体在下列情况下会产生脑供血减少的状况,严重者会发生昏厥,医学上称之为血管迷走性昏厥或血管抑制性昏厥:
(1)由卧位、坐位或下蹲位突然直立时血液因重力的关系下身体下部流动,上部的大脑的供血就减少了。正常人的大脑在得到分布在血管壁上的神经传来的“血压正在下降,请指示”的报告后会迅速电令交感神经兴奋起来,使血管适度地收缩,保证大脑的供血。血管迷走性昏厥的患者因交感神经行动迟缓,大脑就会因得不到及时的供血而发生短暂的昏厥。
(2)闷热的环境。如厨房、饭店的餐厅、超市、商场、洗澡间、劳力活动等,血管会因“热胀冷缩”而扩张。其结果是滞留在血管内血液增多,回到心脏的血量就相应减少。这一异常情况被大脑派驻在心脏内的神经系统发现了,同样是通过大脑命令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起来,目的是想让心跳加快、收缩力增强以增加心脏血液的输出量,保证血压的稳定。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人体内的迷走神经系统“冷战思维”严重,在得到了交感神经在异常地调动部队的情报后,误判为要发生“动乱”,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结集部队,并提升为一级战备状态。因迷走神经系统的战术思想是通过兴奋强度的绝对优势战胜交感神经。结果反而使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当迷走神经系统听到交感神经发出的“别打了,别打了,我们误会了!”的呼救声并迅速下令停战时,大脑已经因缺血而昏厥了数分钟了。
(3)排尿、咳嗽等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收缩力下降、血管扩张导致脑供血不足。成为排尿性或咳嗽性昏厥,同属于血管迷走性昏厥范畴。(未完待续)
6.血管迷走性昏厥总体上来说是“良性的”,昏厥后“永垂不朽”的极少。主要的危害倒是因昏厥造成身体的外伤,如跌倒时造成脑外伤,行走时倒在稻田里等。从上面的3、4、5点可以看出有血管迷走性昏厥的患者平时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了,在此就不重复了。
7.治疗:(1)避免上面提到的那些诱发因素;(2)b受体阻滞剂,如倍她乐克25mg每天两次,有效率90%左右;(3)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异搏定)40mg每天三次,有效率75%左右;(4)严重者可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