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象 轻度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重度贫血为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8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0%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一小者多见形态不规则出现少数椭圆形靶形和不规则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甚至变成狭窄环状网织红细胞多数正常急性失血时可暂时升高
2.骨髓象 骨髓显示细胞增生活跃主要为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体积较小胞浆发育不平衡
3.血清铁 血清铁明显降低
4.红细胞原卟啉 因缺铁而血红素合成减少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游离原卟啉500μg /L(正常200~400μg /L)
5.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红蛋白(Hb)男性 小于120g/L女性小于110g/L;MCV小于80flMCH小于26pgMCHC小于0.31
6.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及临床表现
7.血清铁小于10.7μmol/L(60μg/dl),总铁结合力大于64.44 μgmol/L(360g/dl)
8.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15%
9.骨髓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小于15%
10.胞游离原卟啉(FEB)大于0.9μmol/L(50g/dl)
11.血清铁蛋白(SF)小于14μg/L
12.铁剂治疗有效
13.慢性感染性贫血
14.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15.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
16.地中海贫血
仔细询问及分析病史加上体格检查可以得到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线索确定诊断还须有实验室证实临床上将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3个阶段其诊断标准分别如下:
1.缺铁或称潜在缺铁 此时仅有体内储存铁的消耗符合(1)再加上(2)或(3)中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1)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2)血清铁蛋白<14μg/L
(3)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指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但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减少尚不明显符合缺铁的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者即可诊断
(1)转铁蛋白饱和度<15%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mol/L或>4.5g/gHb
3.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明显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诊断依据是:①符合缺铁及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③铁剂治疗有效
诊断评析:
(1)血清铁测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单独成为诊断缺铁的指标应强调具备血清总铁结合力>64.44?mol/L(360?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才能诊断为缺铁单有血清铁降低不能诊断为“缺铁”因为不易与其他铁利用障碍引起的血清铁降低(如慢性病贫血)相鉴别同样如总铁结合力<64.44?mol/L(360?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不能诊断为“缺铁”
(2)过去认为骨髓铁染色示骨髓可染铁消失是诊断缺铁的“金标准”:自20世纪70年代采用放免法测定铁蛋白后很少再用因为骨髓铁染色法要求制作条件高且常受不同部位骨髓取材结果不一致的影响故在临床上血清铁蛋白测定已代替骨髓铁染色法成为诊断缺铁的“金标准”目前认为血清铁蛋白1?g/L约等于100mg的铁贮存量
(3)临床上不少缺铁性贫血患者常与各种慢性疾病(包括炎症肿瘤和感染)合并存在:血清铁蛋白水平受慢性疾病的影响会有增高对慢性疾病患者伴缺铁时血清铁蛋白的标准尚未统一(有的文献认为应大于60~140?g/L)对这类患者除仔细分析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外最好进一步测转铁蛋白受体(缺铁时应该增加)或红细胞铁蛋白(<5?g/ml细胞为缺铁)
(实习编辑: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