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角膜病

角膜病是引起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

2009-09-24 百度百科 A +

  角膜病使透明的角膜出现灰白色的混浊,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长翳子。这些翳子长在角膜上必将阻挡光线进入眼内,这样就可使视力模糊、减退,甚至失明。在我国,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有上百万人因角膜病而失明;他们无法从事劳动,且生活上需要家人照顾,这不仅增加了家庭的困难,也加重了社会的负担。因此,角膜病是当前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角膜病的早期,若能及时准确的治疗,可以治愈。但病变严重或反复发生,则将使角膜上留下厚厚的瘢痕,此时唯一的治疗办法只有行角膜移植术,将已混浊的角膜去除,换上透明的角膜,这样才能使患者通过透明的角膜重新获得视力。就像一台镜头已毛糙的照相机,若换上透明的新镜头,又可照出清晰的照片一样。
  我院自1966年以来已开展了角膜移植手术,为不少因角膜病失明者接回了视力,使他们重新得到了光明,并能从事日常工作。但由于角膜移植材料难以获得,使广泛开展此项手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解决此矛盾,世界各地包括我国北京、上海、广州、郑州等地均已相继建立了眼库,为角膜移植手术提供材料,保证了角膜病患者能得到理想的治疗。
  重庆市目前因角膜病导致视力低下或失明者大约有10万人,其中6-7万人可通过角膜移植手术重获光明。重庆市眼库的建立,是广大角膜病患者的福音,也是所有眼科工作者期盼已久的喜事。
(责任编辑:HX)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