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网膜脱离?
如果患者由于眼球本身或者身体某些病变导致眼底的视网膜部分或全部脱离开眼球内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脱离),从而使视力下降、眼压下降、眼球变软、进而萎缩,眼科学上称其为视网膜脱离。临床上根据诱发病因的不同,将视网膜脱离分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两大类。
哪些人容易得视网膜脱离?
该病常见于30岁以上人群,20岁以下及儿童患病者比较少。2/3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有近视眼病史,其中以高度近视患者最为多见。男性较女性略多见。剧烈体育活动、负重和眼外伤是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诱因。另外,有内眼手术史,例如白内障摘除手术、青光眼手术等也是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危险因素。
如何发现视网膜脱离?
眼底视网膜脱离的前后主要有以下4种表现:
1、飞蚊症:眼前有黑影飘动。初始阶段的黑影呈烟雾状、细点状、小片状或不规则环形等,形状常发生变化,患者感觉眼前有小虫飞舞,这是老年人和高度近视眼患者常有的症状。如有飘浮的黑影突然变大,即是视网膜脱离前兆。
2、闪光感:由于视网膜受到浑浊、机化的玻璃体牵拉,所以患者经常会感觉眼前有闪光感,好像总是有人在身边用闪光灯拍照,多是向某一个固定的方向注视时才出现。这也是视网膜脱离的先兆。
3、眼前幕状黑影遮挡:视网膜脱离相对应的部位,看物体的视野内会出现幕状黑影遮挡,随视网膜脱离面积的扩大,黑影的幕状遮盖范围也逐渐扩大。
4、视力障碍:由于视网膜脱离的部位和范围不同,视力障碍出现的时间和程度也不同。患者在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随着视网膜脱离范围的扩大,才发觉视力下降。如果视网膜脱离波及视网膜的黄斑部,还会伴有视物变形、变小症。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慎重对待,及早就医。
视网膜脱离的后果:
如果患者的视网膜脱离得不到及时治疗,可继发眼内广泛性葡萄膜炎症、并发性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等,表现为患眼视力严重的下降直至失明,并伴有眼部红、痛不适,严重的葡萄膜炎症可引发持续性低眼压,甚至眼球萎缩。出现上述情况后,即使再接受手术治疗使视网膜复位,视力恢复也极其有限。所以,患者一旦发现有前面所说的前兆症状出现,要尽早就医。
博主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单眼视网膜脱离的病者由于另外一只眼的视力正常,早期常常不能发觉视物黑影、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视网膜脱离前期症状,在偶然遮盖健康眼的时候才发觉,以致延误治疗。所以请视网膜脱离的高危人群,经常到正规专业眼科体检眼底状况。
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
视网膜脱离患者一般需要住院治疗,以便于观察和静养。绝大多数视网膜脱离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部分视网膜发生裂孔但尚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的眼球,可用氩离子激光光凝的办法封闭视网膜裂孔,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手术有两大类:外路手术——即从眼球外表面进行的手术,有眼球外环扎加压、裂孔处垫压、扣带、冷冻等方式。内路手术——即进入眼球内部施行的手术,有玻璃体切割、置换、重水复位、硅油填充、眼内激光光凝等方式。视网膜脱离如果波及到黄斑部或短时间内有波及黄斑部的可能性,就要急诊实施手术。因为视网膜黄斑部脱离超过24小时以上,术后视力的恢复将非常困难。
博主在此再度提醒:在日常生活中,高度近视眼的患者要尽量避免受到头部、眼部外伤,要避免剧烈地跳跃、踢足球、跳水、突然旋转、搬重物、俯卧撑、引体向上以及长时间低头等活动。要定期到医院检查,最好3个月到半年检查眼底一次,及时发现视网膜变性的萎缩区,必要时可提前施行预防性眼底激光封闭、光凝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如果做到及时发现,尽早治疗,治疗效果良好,预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