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应与口蹄疫相鉴别
一病原体不同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
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二传染源不同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两半蹄子)动物牛
羊
猪
鹿
骆驼等发生口蹄疫
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
只有先出现兽疫
才有可能使人患病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
属于人类疾病
三传播途径不同
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
蹄冠部的溃疡烂斑
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
因此
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
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
通过日常生活用品
食具
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
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因此
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四发病人群不同
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
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
但由于易感性很低
发病机会很少
儿童和老年人一旦患病症状较重
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传染病
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不清
很少超过5岁以上者
1983年天津市流行手足口病
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32.85‰
3~6岁为14.23‰
7~14岁为1.27‰
15岁以上0.05‰
常在托幼机构出现流行
五症状体片不同
口蹄疫
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在口腔
手指间
足趾端有相似之处
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出现发热
头痛
全身不适
1~2天后在口腔粘膜
舌边
手指间
足趾端发生水疱
再1~2天水泡破溃
形成烂斑
继发感染成脓疱
然后结痂
脱落
一般不留瘢痕
病程1~`2周
大多预后良好
严重病例可并发心肌炎
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
但有呼吸道感染症状
先在口腔粘腊出现疱疹
分布和颊粘膜
齿龈
舌边
并破溃成溃疡
随即在手指
足部
臀部
膝部出现丘疹
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疱疹
如绿豆
赤小豆大
单个性不融合
内含透明液体
终不破溃
3~5天自行吸收收缩
全身症状轻
病程约一周
预后良好
六诊断依据不同
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
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
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
潜伏期2~18一友3~8天常见;发病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局部疱疹
溃疡损害两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