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外阴白色病变

电热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

2009-08-25 中国医药网 A +

  电热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会阴、曲骨;2、阿是穴。

  配穴:中极。

  阿是穴位置:病损区(下同)。

  (二)治法

  每次仅用1组主穴,如疗效不显再加中极,或两组主穴同时应用。进针时,均采取平刺或斜刺法,针体与皮肤呈15~45度。进针方向,腧穴均朝病变部位,阿是穴不论。进针深度为1.5~2.0厘米。其中萎缩型者表皮菲薄,皮下血管少,宜深刺其病变处;而增生型皮肤增厚或水肿,皮下血管较前者丰富,可浅刺。体穴每穴进1针,阿是穴进针根数据病损面积大小而定。针毕后开动电热针机,电流强度为50~70毫安。进针后5~10分钟,测皮肤温度,控制在37℃~42℃。留针30~40分钟。治疗初期宜每日1次,7~10日后改为隔日1次,3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阴痒、阴痛等自觉症状消失,女阴粘膜色泽、弹性恢复正常;显效:自觉症状消失,白色病变区的色泽转成粉红色或淡黄、淡褐色,弹性基本恢复;有效:阴痒、阴痛等症状减轻,色泽变化不明显;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变。

  共治430例,按上述标准,治愈率为66.0~88.0%,有效率为95.0~100%。曾对停针半年以上的62例病人进行随访,有随访结果的58例,其中疗效巩固在出院水平者52例(89.7%),退步者6例(10.3%),说明有一定远期疗效。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