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缺血性肝炎

缺血性肝炎诊断与病理改变

2009-08-11 新民晚报 A +

  缺血性肝炎系指可逆性严重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导致肝小叶中央坏死,常由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肝外伤及心脏手术后,致心源性或低血容量性休克,特别是与休克后肝脏再灌注性损伤有关。临床表现类似急性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持续显著性升高,但无肝炎病毒感染及肝毒性药到病除物的证据。

  【诊断】

  本病诊断应具备以下各项指标:

  1.重度低血压后3日内出现ALT、AST的显著而持续地升高;

  2.除外近期内急性心肌梗死;

  3.缺乏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并除外毒素和化学物所致的肝损害。

  【发病机理】

  发病机制涉及黄嘌呤氧化酶介导的肝内氧自由基生成、补体激活等。

  【病理改变】

  肝小叶中央坏死,甚至整个肝小叶受累,并可有淤血。其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