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1.禁食、中、高流量供氧;
2.积极消除诱因及治疗伴发病;
3.扩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环,改善肠粘膜缺血状况;
4.使用抗生素;
5.改善全身状况,抗休克,补液及纠正心衰;
6.伴发病与合并症治疗;
7.必要时手术治疗。
病理早期及时支持治疗,包括禁食、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心输出量。可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氨苄青素4.0g,+生理盐水250ml,VD,2次/d,联合甲硝唑400mg,VD,1次/d。严重患者如有肠穿孔或腹膜炎体征,及早行剖腹探查术。
用药原则
1.早期犹应高度重视,分秒必争,尽快疏通微循环,供氧,使用“A”项药物;
2.病情严重者选用“B”、“C”,有血栓者采用溶栓治疗;
3.同时治疗伴发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及糖尿病,(用药请参考有关篇章);
4.病情反复,用药疗程延长;
5.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是必要的;
6.若有肠坏死,肠穿孔作手术治疗;
疗效评价
1.治愈:腹痛、血性腹泻完全消失,肠镜显示肠粘膜恢复正常;
2.好转:腹痛,血性腹泻明显好转,肠粘膜趋向正常或遗留后肠腔狭窄;
3.未愈:腹痛、血性腹泻未缓解,甚至肠穿孔,多发生在坏疽型。
预防常识
本病是老年病之一,发病突然,坏疽型愈后极差,对治疗成功与否影响重大。无论是内科、外科治疗均应掌握时机,密切观察,及时调整药物,首先去除诱因,例如便秘、感染,心律失常,不合理使用降压药、休克等,建议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的病人应坚持治疗,多运动,促进血液回流,若出现不明原因突发腹痛及便血应警惕此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