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颅内压的范围,由腰椎穿刺测定应在7.84~11.8kPa(80~120mmH2O)之间。一般颅脑损伤后的颅内压,常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表现为低颅压者较少,间或有些病人伤后早期曾经有过颅内压升高,嗣后又出现颅内低压,其发生率约为5%。所谓颅内低压综合征,系指病人侧卧腰穿压力在7.84kPa以下所产生的综合性症候群,临床表现与颅内压增高相类似,只因处理方法各异,必须慎加区别。造成颅内低压的原因,可能原发于伤后脑血管痉挛,使脉络丛分泌脑脊液的功能受到抑制,亦可能继发于脑脊液漏、休克、严重脱水、低血钠症、过度换气以及手术或腰穿放出过多的脑脊液等。腰穿后头疼已为人们所熟知,其机理一是腰穿本身所引起的脉络丛反射性抑制或因丘脑下部脑脊液分泌中枢发生功能紊乱;二是脑脊液容量的减少。Franksson曾指出,当颅内压为100~200mmH2O时,自腰穿针孔漏入硬脊膜外间隙的脑脊液,1天就可达240ml之多,而正常情况下脑脊液总量为100~160ml,分泌速率约为0.3ml/min,每天可产生400~500ml,故健康人一次快速放出脑脊液20ml,即可引起头疼。Grant等(1991)认为头疼可能是因代偿性动脉扩张所致。另外,因外伤时脑脊液向椎管强力冲击,造成腰神经根袖囊撕裂亦有可能使脑脊液漏入硬脊膜外间隙,从而导致低颅压(Bell,1960)。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可能与外伤后脑血管痉挛,脉络丛分泌脑脊液的功能受抑制有关,也可能继发于脑脊液漏、休克、严重脱水、低钠血症、过度换气及手术或腰穿放出过多的脑脊液。①脉络丛分泌机制抑制,发生在颅脑损伤合并有复合伤致休克抢救之后,休克发生后,脑血管供血减少,脑血管痉挛,使脉络丛分泌脑脊液的功能受到抑制。②脑脊液丧失过多;多见于有颅底骨折合并有脑脊液耳和/ 或鼻漏患者。③过量应用脱水剂:多数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接诊医生可能在未作全面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前,就应用了脱水剂、利尿剂以降低颅压,可能存在脱水剂、利尿剂的滥用。④腰穿放出过多的脑脊液, 腰穿本身可能引起脉络丛反射性抑制。脑脊液也可自腰穿针孔漏入硬脊膜外间隙,导致低颅压。⑤液体摄入量不足: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者均行脱水治疗。加上患者高热,不能进食,以及气管切开均可使用病人体液丢失过多,以至出现严重脱水,低纳血症等,极易造成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生。
【治疗措施】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的治疗,可因不同的病因而略有差异,但基本原则相同,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平卧休息、不睡枕头,必要时采足高头低位;增加液体摄入量,每日经口服或静滴均匀滴注生理盐水1000ml及5%葡萄糖液约2500~3000ml;给予含5%CO2的氧气吸入,每小时5~10分钟,可使脑血管扩张、阻力减小促进脑脊液分泌;静脉注射蒸馏水10~15ml/d,可以反射性刺激脑脊液的生成,但必须注意溶血反应;必要时可静滴0.5%的低渗盐水500~1000ml/d,亦有增加脑脊液之功效;用0.5%奴夫卡因10ml行左、右侧颈交感神经节交替封闭,每日1次,可使颅内血管扩张;经脑室内注入生理盐水或过滤空气10~15ml或经腰穿鞘内注射15~20ml生理盐水或空气,不仅能直接充填充填蛛网膜下腔容积,同时有刺激脑脊液分泌的作用,但是有腰椎穿刺后残留穿刺漏液之弊;其他有利于改善颅内低压的药物如罂粟碱、麻黄素、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咖啡因、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右旋硫酸苯异丙胺、乌洛托品及皮质类固醇等亦可适量投给以促其恢复。此外,对继发性颅内低压的病人,则应针对病因及时处理,例如,脑脊液漏修补术。据文献记载Cushing曾发现1例腰穿后9个月,其硬脊膜穿刺孔仍未愈合,经裂孔夹闭后头疼始消失,实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