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痈的中医治疗原则

2009-07-29 楚天都市报 A +

  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身体虚弱或患糖尿病的成年人。好发于皮肤韧厚的颈项、背部,有时也见于上唇或腹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早期呈现大片稍微隆起的紫红色炎症浸润区,坚韧、水肿,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随后中央皮肤坏死,形成粟粒状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中心部塌陷,形成像“火山口”样溃疡,溢出脓血样分泌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临床血液常规化验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预防本病要注意皮肤卫生,增加抵抗力,及时治疗疖肿等。

  中医称本病为痈、有头疽。由于发病部位的不同而有许多名称:脑疽、颈痈、背疽或搭背、腋痈、脐痈等等。临床可分为初期,成脓期,收口期。

  (1)初期:初起患部色红灼热,肿胀疼痛,上有脓头或无头,肿块渐向周围扩大,伴有畏寒发热,头痛,舌苔黄腻,脉数。

  (2)溃脓期:疮面渐腐烂,肿块范围常超过lo厘米,疼痛加剧,高热口渴,溃脓后全身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初期及溃脓期治宜和营托毒,清热利湿。

  (3)收口期:脓腐渐尽,新肉开始生长。治宜调补气血。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