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2009-07-27 网络转载 A +

  药物治疗后起病可能发生于单一用药后长达数周,或短至再次用药后的3~5天.潜伏期范围从1天(利福平)到18个月(非类固醇抗炎药).

  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表现各异,但典型表现是暂时性与用药或感染有关的急性肾衰伴或不伴少尿.在多数病例中发生发热,可伴有荨麻疹皮疹.尿沉渣中常出现白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管型,但有时可无异常.>75

  %的病例可同时在血和尿中出现性嗜酸性细胞(应用Hansel染色).蛋白尿通常是少量的.非类固醇抗炎药诱导的疾病,典型的常缺乏发热,皮疹和嗜酸性细胞增多表现.但经常可见肾病范围蛋白尿伴肾小球微小病变(亦见于氨苄青霉素,利福平,干扰素或雷尼替丁).

  许多病人出现小管功能障碍体征,如多尿(浓缩缺陷),容量减少(Na保存缺陷),高钾血症(K排泄缺陷)和代谢性酸中毒(酸排泄缺陷).因为间质水肿肾脏通常较大和过度吸收放射活性镓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白细胞.然而,67镓放射性核素扫描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诊断包括停用可疑致病药物并观察其反应.如在几天内肾脏功能开始好转则无需进一步评价.肾活检是明确诊断的唯一

  方法.指征包括诊断不能肯定或肾衰进展.肾小球通常是正常的.最早期表现是间质水肿,典型的随后出现间质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少量嗜中性白细胞浸润.严重病例中,可见炎性细胞侵入衬在小管基底膜的细胞间空隙(小管炎).在其他标本中,可能见到继发于甲氧苯青霉素,磺胺类药,分枝杆菌和真菌的肉芽肿反应.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的存在提示结节病.免疫荧光或电镜很少能显示病理学特征变化.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