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颌、面骨骨折同时发生。各类损伤的临床症状和处理方法也各其特点。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具有特殊的有利条件,因此对有可能存活的软、硬组织,早期缝合的适应症更广,甚至包括已游离的组织应予以保存和复位缝合。该区是人体形象和情感表达的重要部位,因此对缝合质量的要求更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闭合性损伤
1、擦伤:面部擦伤多发生在较为突出的部位,如颏、额、颧、鼻、唇等。
2、挫伤:是指没有皮肤开放性创口的软组织损伤,皮下组织、肌、骨膜和关节都可同时受伤。在暴力较大的作用下,伤处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发生破裂,导致组织内出血,形成小淤斑甚至血肿,继发感染形成脓肿。
3、蜇伤:为蜂、蝎等昆虫所带毒刺损伤。
二、开放性损伤
1、挫裂伤:较大的机械力量所引起的钝器伤。
2、刺伤:尖锐的刀、锥、钉、笔尖、树枝等物刺入而发生。伤口为小入口,伤道深,多呈盲管状,也可以是穿通伤。致伤物可刺入口腔、鼻腔、鼻窦、眶内,甚至深达颅底。
3、切割伤:多是被锋利的刃器、玻璃片等所割伤。
4、撕裂伤:较大的机械力量造成的软组织撕裂或撕脱。如长发如长发辫被卷入机器中,可将大块头皮撕脱,严重者甚至可将整个头皮连同耳廓、眉毛及上眼睑同是撕脱。
5、砍伤:为较大机械力的利器如刀、斧等所致的损伤。伤口特点是创口较多,深浅不等,多伴有挫伤、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等。
6、咬伤:常见被犬、鼠、猪等动物咬伤,被人咬伤少见。创缘常有咬痕,组织被撕裂甚至撕脱。犬咬伤,可致狂犬病。
7、颜面部烧伤:在战争时期和和平时期均常见。
临床表现
一、擦伤(abrasion wounds)
挫伤是皮下及深部组织遭受损伤而无开放创口。伤处的小血管和淋巴管破裂,常有组织内溢血,形成淤斑,甚至发生血肿。主要特点是局部皮肤变化、肿胀和疼痛。挫伤的治疗主要是止血、止痛、预防感染、促进血肿吸收和恢复功能。早期可用冷敷和加压包扎止血。如血肿较大,可在无菌条件下,用粗针头将血液抽出,然后加压包扎。已形成血肿者1~2天后可用热敷、理疗或以中药外敷,促进血肿吸收及消散。血肿如有感染,应予切开,清除脓液及腐败血凝块,建立引流,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二、挫伤(contusion wounds)
皮下组织、肌、骨膜和关节都可同时受伤。在暴力较大的作用下,伤处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发生破裂,导致组织内出血,形成小淤斑甚至血肿,继发感染形成脓肿。颞下颌关节发生挫伤后,可发生关节内或关节周围出血、疼痛、张口受限,还可因血肿的纤维化而导致关节强直。
三、刺、割伤(incised and puncture wounds)
这类损伤的皮肤和软组织已有裂口。刺伤的创口小而伤道深,多为盲管伤。刺入物可将砂土和细菌带至创口深处。切割作的创缘整齐,伤及大血管时可大量出血。如切断面神经,则发生面瘫。刺、割伤的治疗应行早期外科处理,即清创术。
四、撕裂或撕脱伤(lacerated wounds)
为较大的机械力量将组织撕裂或撕脱,如长发辫被卷入机器中,可将大块头皮撕脱,严重者甚至可将整个头皮连同耳廓、眉毛及上眼睑同是撕脱。撕脱伤伤情重,出血多,疼痛剧烈,易发生休克。其创缘多不整齐,皮下组织及肌肉均有挫伤,常有骨面裸露。撕裂伤应时清创,复位缝合。如撕脱伤有血管可行吻合者,应即作血管吻合组织再植术;如无血管可供吻合,在伤后6小时内,可将撕脱的皮肤在清创后,切削成全厚或中厚层皮片作再植术。如撕脱的组织瓣损伤过重,伤后已超过6小时,组织已不能利用时,则在清创后,切取健康组织皮片游离移植消灭创面。
五、颜面部烧伤
1、头面部皮下组织疏松,神经、血管及淋巴管丰富,烧伤后组织反应大,水肿严重,渗出多。在伤后24小时内水肿逐渐加重,48小时后最明显。
2、颜面凹凸不平,烧伤深度不一致,组织缺损或瘢痕挛缩易造成容貌的毁损,如睑外翻、唇外翻、鼻孔窄缩、小口畸形等,伤员的精神创伤更严重。
3、烧伤的同时由于热空气或烟雾吸入发生呼吸道灼伤,伤后由于黏膜水肿,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危险。
4、颜面部烧伤易受到口鼻腔分泌物污染或进食时的污染而感染,不容易护理。
5、颜面部与颈部相连,该部烧伤常伴有颈部烧伤,可引起颏颈粘连以及颈部活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