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结节性脂膜炎

与结节性脂膜炎易混的病

2009-07-22 网络转载 A +


  1 .临床特征:
  ( 1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
  ( 2 )以反复发作与成批出现的皮下结节为特征,结节消退后局部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凹陷和色素沉着;
  ( 3 ) 常伴发热、关节痛与肌痛等全身症状;
  ( 4 ) 当病变侵犯内脏脂肪组织,视受累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症状。内脏广泛受累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大出血或并发感染。
  2 .病理诊断:皮肤结节活检,其组织病理学改变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它可分为三期:
  ( 1 )第一期(急性炎症期):在小叶内脂肪组织变性坏死,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部分伴有血管炎改变。
  ( 2 )第二期(吞噬期):在变性坏死的脂肪组织中有大量巨噬细胞浸润,吞噬变性的脂肪细胞,形成具有特征性的 " 泡沫细胞 " 。
  ( 3 )第三期(纤维化期):泡沫细胞大量减少或消失,被纤维母细胞取代;炎症反应被纤维组织取代,最后形成纤维化。
  根据以上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可以作出诊断,但需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1.结节性红斑:春秋季好发。结节多数局限于小腿伸侧,对称分布,不破溃,经3―4周后自行消退,消退处局部我凹陷萎缩。无内脏损害,全身症状轻微。
  2.硬红斑:结节暗红色,位于小腿屈侧中下部,破溃后形成穿凿性溃疡。组织病理系结核性内芽肿。
  3.皮下脂质肉芽肿病:本病结节消退后无萎缩性凹陷遗留。无全身症状,有自愈倾向。
  4.胰腺炎或胰腺癌发生的皮下结节性脂肪坏死症:其临床症状与结节性脂膜炎相似,但病理组织象显示脂肪细胞坏死更为严重,且伴有厚而模糊的细胞壁和无核的影细胞存在。
  5.其他疾病:部分淋巴瘤、麻风和外伤性或异物引起的皮下脂肪坏死等均需与结节性脂膜炎相鉴别。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