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发现药疹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麻疹样/猩红热样疹。本实验观察的病例以此类为主,采用联合疗法治疗,配伍无禁忌,价格低廉。西替利嗪是羟嗪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可选择性拮抗H1受体,抗过敏作用强而持久,无中枢镇静作用。维生素C和葡萄糖酸钙均有减少血管通透性、消除组织水肿的作用。甲氰咪呱有抗组织胺的作用,地塞米松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的作用。经观察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安全性较好。此疗法要注意激素的适应症和用量的调整,同时监测血清钾离子的变化、血压及心电图等的变化。静滴时速度应慢,60滴/min为宜。
西医学认为,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病原菌及其毒素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和化脓性变化,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致热毒素引起发热和皮疹。少数可见病毒性心肌炎、肾小球等病变。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痧毒疫疠之邪从口鼻而人,侵犯肺胃,郁而化热、化火。火热之毒发散,犯卫、人营、伤阴,从而形成邪侵肺卫,毒在气营,疹后伤阴三个病理阶段,若痧毒内陷,或余毒未尽,又可导致痧毒内陷心肝之变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