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病原体为梭状杆菌和螺旋体。在病变部位涂片,可见大量梭状杆菌和螺旋体。正常情况下梭状杆菌和螺旋体在口内共生,一般不易感染致病。但在局部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则可使这两种细菌大量繁殖而发病;在口腔卫生不良,营养状况不佳时则发病迅速,病情严重。本病常见是复杂混合感染,可合并其他细菌,如链球菌、丝状菌、黑色素类杆菌等细菌感染。
本病病理特点主要以组织坏死为主。其特征为细胞核和细胞质溶解,开始为细胞核固缩,以后为核碎裂,最后发生溶解。HE染色可见坏死组织呈现为一片均质性无结构的淡红色或颗粒状区域。
本病发病与机体状态有密切关系,儿童多在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黑热病后期发生。成人则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如白血病、糖尿病、结核病、艾滋病等全身营养极差、抵抗力极度低下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