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血管瘤是一种呈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不易将其单独分离。从组织学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及毛细血管瘤,前者多见于脊柱和颅骨,后者多见于扁骨和长管骨干骺部。
肉眼所见:肿瘤组织为灰红色或暗红色,极易出血,肿瘤使骨质膨胀变薄,在肿瘤壁上常见到粗糙而硬化的不规则骨嵴。
镜下所见:海绵状血管瘤的组织,大多是密集的薄壁扩张血管,属于毛血管或小静脉,血管中充满红细胞,肿瘤边缘可有残存的正常骨小梁,在肿瘤组织间可见到脂肪性骨髓。
【例1】 男,46岁。自诉偶尔头痛,左顶骨压迫感,其他无不适。颅骨X线片示左顶骨前上部可见圆形骨质破坏区,内有骨间隔结构排列呈日光放射状,其周围颅骨有薄层骨硬化增白。诊断为颅骨血管瘤。
【例2】 女,56岁。自诉劳累后出现腰部不适,无脊柱畸形及脊髓压迫症状。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第2腰椎体密度减低,间以纵行粗糙的密度增高的骨小梁,呈垂直排列如栅栏状。第2腰椎CT平片示椎体内疏松排列两粗大骨小梁,呈高密度的斑点状。诊断为第2腰椎血管瘤。
骨血管瘤是由新生血管构成的良性病变,多发生脊柱和颅骨,长骨较少见。偶呈多发,或与软组织及内脏的血管瘤同时存在。由于生长缓慢,症状轻微,无恶变,任何年龄都可发生。但以成人为多见。临床症状根据病变的范围差异很大。骨血管瘤为一种易出血、掺杂于骨小梁间而不易单独分离的肿瘤。可因出血而产生暗红色、黄色的血液凝块。镜检分为2种:①毛细血管瘤,主要成分为内皮细胞构成的极度扩张的毛细血管;②海绵状血管瘤,主要成分为内皮细胞构成的血窦。
X线表现:根据肿瘤所在部位不同,X线征象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垂直型,常见于脊柱,骨小梁广泛吸收,但有部分骨小梁增生和增厚,正常骨小梁失去原有纹理,出现垂直交叉的粗糙骨小梁,形如栅栏状、灯心绒状或大网眼状改变。②日光型,多见于颅骨,正面观被肿瘤破坏的透光区内可见中央向四周放射的骨间隔,似日光放射状。③泡沫型:多见于长骨。肿瘤呈泡沫状囊肿样,多偏心生长,局部梭形膨胀,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骨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骨肿瘤,占骨肿瘤不足1%,占良性肿瘤不足2%。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不难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