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孢子丝菌病

肺孢子丝菌病特点与治疗

2009-06-30 人人健康 A +

  孢子丝菌的肺部感染主要累及肺实质,表现为肺慢性空洞性纤维结节,亦可累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胸膜等部位,通常缓慢进展,且对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反应性差。多见于酗酒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年男性。最常用的治疗药物是AmB,总量需达1~2gPd,唑类应用的很少。ITR需要200mg,bid口服,仅用于没有生命危险的该型病人1。SSKI、FLU一般不用于该型治疗。所有抗真菌药物的有效率不到30%。受累肺组织的手术切除联合AmB的疗效较为确切,但大部分此类患者多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通常不能耐受手术,预后较差。

  由申克氏孢子丝菌引起的慢性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感染。本病在中国散在发病,但多见于东北及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孢子丝菌寄生于植物、土壤中,皮肤外伤可感染此病。真菌镜检不易找到病原体,需作真菌培养,取脓液、组织块作真菌培养,鉴定菌种即可确诊。常见的孢子丝菌病有皮肤淋巴管型,沿局部淋巴管有许多皮下结节,可穿破皮肤,出现肉芽肿及化脓损害。还有固定型,只局限于一处,多发于面、颈、躯干等处,常是浸润性肉芽肿红色斑块样。还可侵犯粘膜、骨、关节,也可有系统性损害。治疗主要用碘化钾内服,也可用局部热疗。试用灰黄霉素、二性霉素B均有一定效果。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