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骨包囊虫病

骨包囊虫病的病因

2009-06-26 保健时报 A +

  【病因学】

  成虫细粒棘球绦虫是寄生于终宿主狗、狼等小肠内,虫卵从粪便中排出。中间宿主是人和牛、羊、马等。若吞食了虫卵,则在胃液消化中孵化出六钩蚴,穿破肠壁进入肠系膜静脉或淋巴管中,达到肝脏后,约有75%的六钩蚴滞留在肝脏,其余的再通过右心入肺,并停留于肺,仅有很少一部分六钩蚴进入大循环,并在骨、脑以及其他部位产生病灶,形成包虫(棘球蚴)。在骨内则形成骨包囊虫病。

  该病发生于畜牧区,直接与狗接触是人被传染的主要方式。因为狗食生牛、羊肉的机会及牛、羊食狗粪的机会皆较多,而牧区人与狗直接接触机会又很多,因此,容易造成包囊虫病的流行。而骨包囊虫病占发病率1%~2%。又因包囊虫在骨内发育慢,因此常在感染后10~20年才出现临床症状,故儿童期表现有症状者极少。发病多在30~50岁。病变多在骨盆,脊柱,股骨,肱骨,胫骨等部位。

  【病理改变】

  包虫囊肿因所在部位不同而形成的两种类型:单囊型。主要发生在内脏器官及软组织内,约70%在肝,20%在肺,也可在肾、脑、眼及肌肉内。此种囊肿因无外力常可呈球形,并能发展很大,大者直径可达20厘米,小的肉眼难以见到。囊肿壁分为三层,外层为纤维组织及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中层为白色半透明胶原板样薄膜,内层为生发层,有芽胞突入囊腔中,发展后可形成子囊、孙囊。子囊或孙囊都可分化成头节。囊肿可破入体腔或空腹或继发感染而化脓或吸收钙化或自行变性消退。另一种类型称为骨型,病变都是从海绵骨或骨髓腔开始,因此发病在骨盆及脊柱多见。若长管骨受累时,则病变由干骺端开始。因骨质较硬,包虫囊肿在骨内生长受限制,故不能形成球形,也无完整的外壁,仅能沿髓腔及骨质的薄弱处浸润,形成大小不等的多房性包囊,其外围没有纤维性包膜,内层也没有典型的生发层。骨皮质可因受压萎缩,髓腔增大,但新生骨很少形成,因此容易继发病理性骨折。也可因骨质不断被侵犯破坏而穿破,病变侵入周围软组织或穿破皮肤,引起继发性感染。在脊柱中可致截瘫。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