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肠道气囊肿症

有关肠道气囊肿症的分析

2009-06-19 39健康网 A +


  肠气囊肿是以肠管粘膜下、浆膜下或肠系膜存有气囊肿为主要病理特征,发病部位以小肠多见(约占93 %) ,其次为大肠。肠气囊肿常见于成人,男女发病的报道不一, 3. 5 ∶1 至1∶1。本病病因不明,机械学说认为肠梗阻后肠腔内压力增高或肠蠕动增强致使气体进入肠壁。细菌感染学说认为细菌代谢时产生大量H2 ,临床上氧疗和抗生素获效可予间接证实。潘国忠在无菌鼠的小肠壁内注入产气夹膜杆菌引起气囊肿症。但气囊内未发现细菌存在,囊泡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腹也无临床腹膜炎体征,似乎不能完全用这一学说来解释。营养学说认为营养不良或摄入某些特殊食物,引起肠腔内乳酸浓度增高,或CO2 代谢障碍,致使肠腔内形成酸性环境,有利于细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又因肠壁循环减慢,影响肠粘膜细胞吸收O2或CO2 ,粘膜通透性增加而产生肠气囊肿。吴德成则认为机械性理论不能解释空气在淋巴管内积蓄之过程,而营养缺乏理论不能说明空气在淋巴管内如何排出,因此认为机械性梗阻与营养不良两种因素同时存在始能产生肠道气囊肿病,本组资料证实了这一点。
  肠气囊肿症常被伴发疾病的表现所掩盖,很少单独做出诊断,多在手术或特殊检查中发现。因此,必须提高对本症的警惕性,凡有消化道梗阻、炎症性肠病应注意本症存在。X 线检查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而又无腹膜炎体症,应考虑本症的可能。若发现肝与膈间有小肠襻(称为Chilaiditi 征) 提示气囊肿症。
  治疗主要是对原发病的处理,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无需治疗;症状明显者,原则上采取保守的吸氧或高压氧治疗,以提高血氧浓度,并通过氧的弥散,置换出气囊肿内的气体,氧在囊内被组织代谢利用而使囊肿消失。只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如肠梗阻、胃肠穿孔、幽门梗阻或肠扭转时,才需手术治疗,通常行原发病治疗及病变肠段切除,近年有在纤维结肠镜下用热活检钳夹破直径较大的粘膜下气囊肿,以改善症状。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