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的定义

2009-06-18 北青网 A +

  从1950 年至今,BE 的定义历经演变。它的最初定义是:食管远端的正常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其受累长度≥310 cm,也称为长节段BE(long- segment - Barrett’s esophagus ,LSBE)。以后的几十年中,关于BE 的定义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1998 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提出:食管远端组织活检有肠化生柱状黏膜存在,而不考虑其受累长度,也称为短节段BE( short - segment Barrett’s esophagus ,SS2BE)。

  2000 年,日本Barrett 黏膜定义研讨会上,将BE 定义为: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以食管与胃黏膜交界的连接线(齿状线) 为界,在齿状线210 cm 以上出现柱状上皮者即为BE。

  2003 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在芝加哥举行会议,对BE 重新定义,其最新定义为:内镜下食管远端异常外观黏膜上皮,并经组织学证实黏膜有肠化生表现。

  Barrett 食管的发病年龄自出生1 个月至88 岁均有报告,年龄分布曲线呈双高峰,第一高峰在0~15 岁,另一高峰在48~80 岁,但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Barrett 食管的发病在男性多见,男女的比例为3∶1~4∶1。病人仅有食管下端的柱状上皮化生一般无症状,故大多数病人可终生不出现症状。Barrett 食管的症状主要是胃食管反流及并发症所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及反胃,临床出现有典型烧心及反胃才去就诊,部分因食管狭窄或癌变出现吞咽困难为首诊主诉症状。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