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沙眼

孩子患了沙眼怎么办

2009-06-05 文摘报 A +

  孩子出现的这种情况,多半是患了沙眼。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眼病。所谓的沙眼,并不是沙子真的进入到眼内,而是因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现,形似沙粒而得名。沙眼衣原体一般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播,如用脏手揉搓眼睛,共用毛巾、脸盆、手绢等。沙眼急性发作时,眼睛发红,有异物感,怕光,眼部分泌物增多,迎风流泪,眼结膜上可见滤泡及乳头增生。此时可应用利福平眼药水、氯霉素眼药水、酞酊安眼药水、红霉素眼膏、四环素眼膏等抗生素眼药水进行治疗,一般症状会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急性期得不到及时治疗,会逐渐进入慢性期,儿童眼睛平时会出现轻微的干涩痒感和异物刺激感,由于眼部分泌物少量增加,在眼角部易堆积成“眼屎”,早晨起床时上下睫毛有时会黏在一起。继续发展成重症,则会出现合并症,如眼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并且眼球干燥等症状更加明显,甚至会影响到视力。

  沙眼衣原体常附在病人眼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并且沙眼可反复感染,治愈后也可重复感染,所以要重视沙眼的预防工作。家长及老师要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不要用手揉眼睛。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生活的环境,应注意分盆、分巾或流水洗脸,固定枕头、枕巾,并定期消毒处理。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的英文词trachoma来源于希腊文trachys,也表示粗糙不平的意思。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泡增生,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解放前沙眼在我国是致盲的首要原因。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对沙眼开展了广泛的防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现在沙眼的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从北京顺义县及上海、云南、陕西等地进行的盲与低视力流行病学抽样调查(1988)结果中可以看到,上述大部分地区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由白内障、青光眼等非感染性疾患所致。但是,云南省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云南全省18万双眼盲患者中,白内障占第1位,约8万人;沙眼及其合并症占第2位,约3万人。所以,沙眼在我国致盲原因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尚不容忽视。此外,本病在亚非地区不少发展中国家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