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组经过4年研究,结合现代生物芯片、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技术和方法,成功制作了能对口腔鳞癌分子诊断、转移和耐药性判断的个体化基因芯片。
医学专家通过对口腔癌增殖、耐药、转移相关基因的功能的深入研究,发现并证实了拓扑酶-Ⅱ、维甲酸受体-β、细胞周期蛋白1、核因子-κB和Ebp1是口腔癌治疗的有效分子靶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肿瘤化疗的治疗效果。
经临床应用证实,以拓扑酶-Ⅱ为作用靶点的药物替尼泊苷为主药设计的联合化疗新方案,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其它传统化疗方案,目前已作为首选化疗方案应用于临床。该新疗法已在国内十多家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口腔癌与癌前病变之关系:许多人都有颊黏膜内侧发生白色溃疡或水泡的经验,常发生於有压力,睡眠不好或饮食习惯改变〈水果不足〉之际,一般二周内会痊愈 ;如超过二周未痊愈,必须作检查。该部位有60%, 可能发生上皮性细胞癌。有些口腔癌会造成外观鼓出来的改变,从眼眶以下到颈部以上的范围都可能鼓出。唾液腺的口腔癌只会从脸上肿出来,不会往内长,有时只在一,二周内即迅速成长,不可误以为只是脸颊发炎而已。口腔癌症状—口腔癌的早期症状。
口腔黏膜颜色发生变化:如变白,红,褐或黑且无法抹去。正常的上皮是粉红色偏红,出现白色或红色两极化的颜色皆是不正常。如红中带白,则是比较严重的状况,再如舌尖出现深红中带有白色点状,90% 是早期口腔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