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慢性腹泻

小儿慢性腹泻分型治疗

2009-06-03 健康导报 A +


  慢性腹泻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腹泻严重、体质虚弱的非感染性腹泻,常用止泻剂对症治疗,以减少腹泻次数。中医认为本病与脾虚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混浊内生,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为泄泻。若平时脾胃素弱,复因情志失调,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司,也可形成泄泻,若久病之后,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也可导致泄泻。但肝肾所致的泄泻,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的,故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一般来讲,引起小儿慢性腹泻的原因有三。首先,一些宝宝营养比较差,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量较少,影响了他的消化功能(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宝宝)。这类患儿常出现急性腹泻,但是由于家长没有为其进行科学彻底的治疗,因而转为慢性腹泻。其次,有的孩子因长期应用抗生素,在杀菌消炎的同时把肠道内的“正常”菌群统统杀灭。由于缺乏“正常”细菌,导致病菌在患儿体内大量繁殖,加重腹泻。再者,部分患儿对食物(如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导致患儿久泻不愈。对于久泻不止的患儿,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其粪便性状与表现辨证选药治疗。

  有一些宝宝腹泻时大便清稀、色白、无臭味,此类患儿多表现为营养吸收差、体质虚弱、体形瘦小,这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造成的,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参苓白术散。如果宝宝吃不下草药的话,一些中成药效果也非常明显,如健脾止泻散、理中散、白术散等。还有部分患儿大便黄、有臭味、有黏液,患儿在便前会哭闹不止、部分还会出现发热症状。中医认为此类患儿多为“伤食泻”或“湿热泻”,因此治疗应以清热利湿、消食止泻为主,可选用苍术、茯苓、黄芩等中草药,或者苍苓散、六一散、香连散等颗粒剂。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