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艾滋病

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

2009-06-03 中国实用医药 A +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通过性接触、输血、输注血制品、母婴传播等侵入人体,特异性破坏辅助性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一种传染病。人类生活在充满微生物的环境中,多数情况下这些微生物侵袭力弱,致病性不强,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则为这类微生物创造了感染条件,导致病原体侵袭人体,即为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且往往为最初的临床表现。

  基层医生身处临床一线,常可接诊到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而隐孢子虫感染就是其中的一种常见感染。

  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原虫所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隐孢子虫主要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可破坏肠绒毛的正常功能,引起小肠消化不良和吸收障碍而发生腹泻。临床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大量水样便或霍乱样腹泻,每日5~10次或更多,每日失水3~10升,病死率高达50%以上。患者常有水电解质紊乱、体重下降,呈恶病质。隐孢子虫尚可引起咽、喉、气管、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可同时伴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X线胸片检查显示肺纹理增粗、间质性肺炎等。诊断主要靠粪便中查到原虫的卵囊,肠活组织检查也可确诊。

  应对方法:

  治疗此类机会性感染至今尚无完全有效的药物,可试用巴龙霉素、螺旋霉素、大蒜素等,以使用巴龙霉素的治愈率为最高。除此之外,其他抗生素绝大多数无效。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