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2009-03-28 39健康网 A +

  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分为5期。   Ⅰ期:糖尿病性肾病初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临床上无异常发现。   Ⅱ期: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肾小球基膜开始增厚,毛细血管间的系膜区略见扩充,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尿白蛋白排出量偶可在应激状态下暂时增多,血压正常。   Ⅲ期:早期肾病期,肾小球基膜增厚明显,球内系膜区扩大,肾小球硬化使毛细血管堵塞,部分肾小球缺血废用,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略降低,血压正常,但运动后可升高。尿白蛋白排出率升高,超过2O微克/分,但尿常规化验蛋白定性仍为阴性。   Ⅳ期:临床肾病期,肾小球基膜增厚及系膜区扩大更为广泛,多数肾小球闭锁,肾小球滤过串下降。此期临床上出现典型肾病表现,血压升高,轻度浮肿,尿白蛋白排出量大于200微克/分,微球蛋白增加,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0.5克,尿常规化验蛋白定性阳性。   Ⅴ期:尿毒症期,肾小球滤过率自出现尿蛋白开始,约平均每月下降1%,常在6~7年后进入该期。此期因肾小球硬化,绝大多数肾小球闭锁,伴有肾小动脉玻璃样变,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肾小球滤过串小于正常人的1/10,临床上出现高血压、浮肿、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贫血、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因肾小球硬化、闭锁、尿蛋白减少,又由于肾糖阈升高,虽血糖高,但尿糖可减少,病人最后可死于肾功能衰竭。 (实习编辑:谢利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