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食物进入机体(绝大多数经口摄入,亦可经皮肤或吸入) 后,刺激机体记忆性T 细胞产生特异性IgE ,该抗体附着于肥大细胞等表面,机体被致敏。当再次遇该过敏性食物抗原时,与这些特异性IgE 的FC 端发生桥联,并发生一系列反应,如细胞通透性增加,钙离子内流,释放组胺等多种过敏介质而引发哮喘。现已证实[ 5 ] ,肉、奶、蛋、鱼、花生和面粉等食物中的变应原成份是小于70KD 的水溶性糖蛋白,而桃等水果的变应原成份则与花粉相似,是类脂性转移蛋白。迄今发现可诱发哮喘的食物达数百种,含蛋白质尤其白蛋白愈高的食品,变应原性往往愈高,而且食物的变应原性是可变的,被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如不新鲜的鱼、肉、捂熟或变质的水果等其变应原性明显增强。经加热等处理的食品,如煮沸的牛奶等变应原性多降低。 另有少数FAA 是经母乳或胎盘途径致敏的,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此外还有一类由甜、咸、冷食等诱发的哮喘,民间称为“吃吼”或“吼痨”。一般认为不属于目前已知的任何免疫反应引起,故不属于FAA 的范畴,这类哮喘现在认为是与气道渗透压改变或温度骤变等物理性刺激有关。英国的一项调查表明,钠的摄入量可能与哮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关。我们认为,在这类哮喘中尚不能排除食物中的添加剂过敏的可能性。如酒石黄等着色剂、亚硫酸盐等防腐保鲜剂及糖精等矫味剂。 (实习编辑:龚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