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是一种慢性细菌性肾盂肾炎。其特征是肾实质损害、肉芽肿性脓肿及含脂肪的巨噬细胞堆积。本病不常见,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50~70岁多见;男女之比为1:2。可有单侧肾脏受累,罕有双侧病变。 【病因】 1.由细菌感染引起,并由尿路梗阻加重。 2.慢性缺血和肾内淋巴引流不畅所致的局部代谢异常。 【发病机制】 细菌感染以及巨噬细胞溶解功能障碍影响细菌产物的消化。 【病理】 肉眼观肾脏肿大,肾包膜和肾周组织增厚粘连,病变或局限在肾脏的一极,或呈弥漫性、多发性病变。切面观可见肾盂、肾盏扩张,内积脓液和(或)结石,肾实质被橘黄色柔软的炎性组织代替,周围常有小脓肿包绕。显微镜下橘黄色组织由大泡沫巨噬细胞、含颗粒状胞质的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构成;肾盂黏膜周围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碎屑,后期形成纤维化。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全身感染的症状发热、乏力、厌食、消瘦、便秘。 2.泌尿系感染的症状尿频、尿急、尿痛。 3.肾区疼痛,可触及腰部肿块。 (二)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血尿、脓尿。 2.尿细菌培养几乎均呈阳性,以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亦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三)特殊检查 1.KUB单侧肾影增大。 2.IVP肾无功能,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肾盏畸形、囊性或肿块内空洞,其中有充盈缺损。 3.血管造影血管病变、肾内小动脉分支稀少的肿块,尿路周围呈显著的囊状扩张,不规则破坏的肾影,有明显血管缺如的肿块。 4.CT和MRI提示相关病变对诊断有帮助。 (四)诊断标准 1.有慢性尿路感染的病史。 2.影像学检查阳性。 (五)鉴别诊断 l.肾癌 (1)血尿、腰痛、肿块是肾癌的3大临床症状。 (2)发热、贫血、消瘦。 (3)肾动脉造影瘤体常显示异常血管。 (4)肿瘤穿刺细胞学检查有诊断价值。 (5)肾结核见第二十八章肾及泌尿系结核。 3.肾脓肿 (1)起病急骤。 (2)恶寒、高热或类似败血症。 (3)腰痛剧烈。 (4)触痛明显。 (5)多无尿路刺激征。 (6)有脓尿,血尿少见。 【治疗】 目前多考虑手术切除病肾。 【预后】 尚好,术后尚未见对侧复发者。 (实习编辑:陈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