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出生后,刚睁开眼睛,周围人就会评论宝宝眼睛的大小,眼睛像爸妈的哪一方,甚至会指出像哪像一辈人,他们也会非常关心宝宝的眼睛是否清亮;同样,对宝宝的听力,爸妈也是很关心的呢,像小摇铃,想来是每个家庭都会必备一个的吧。那么,我们就分别来谈谈这两个方面吧: 听力 1、新生儿就能分辨不同的音色音调 ・刚出生的宝宝,他就能分辨不同的音色音调; ・到了8~12周,当他听见轻柔的旋律时能停止不安的动作和哭叫; ・8~20周,宝宝会对兴奋或熟悉的声音产生反应,宝宝喜欢微笑、呱呱声,喜欢听歌、会转头寻找声音; ・8~12个月,宝宝则开始呀呀学语,能够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自发地手舞足蹈; ・10~12个月,他还能用不同方式敲打、摇动物体,喜欢模仿听到的各种声音; ・1~2岁,明白“不”、“再见”、“谢谢”等简单词汇,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 ・18~24个月的宝宝喜欢儿歌、讲故事,开始学唱歌,到24个月左右还会说简单句; ・2~3岁的他,喜欢听语音语调有起伏的故事,开始表现出对某些音乐的爱好并尝试随音乐跳舞; ・3岁以后,会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节奏,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所以,爸妈一定要在宝宝出生后的头三年,给予宝宝足够的关注,才能让宝宝的听力发展得更好。 2、听力障碍要早发现 如果宝宝有听力障碍,那对宝宝的语言能力也是会有影响的,所以,一些必要的检测也是需要我们做的,它包括院方检测和家庭自检。院方的检测和防治在孕期就会有开展,在宝宝出生后的住院期间,则会有次听力测试,被称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出院后,宝宝的系统保健,都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的,被称为儿童系统管理,目前在大城市里都是分成三级网络系统管理,有效监控着宝宝可能出现的各类异常情况。 3、家庭自检有方法 听力的家庭自检在宝宝的听力障碍发现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当宝宝听力出现障碍时,他肯定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表现。爸妈越早发现,就越容易进行干预,也就越容易抢救宝宝的听力。 ・如果家里3个月以下的宝宝对于突然发生的巨响毫无反应; ・或者到了半岁以后宝宝还不会寻找声音来源; ・又或者过了1岁,宝宝对于爸爸妈妈讲的话无法理解、叫不出“爸爸、妈妈”; ・甚至宝宝24个月了,还不能说两个字以上的短句。 这时,妈妈可就要特别留意宝宝在听力上面的发展。而超过24个月的较大宝宝,他常表现出的语言障碍及反应迟钝就比较明显了,如: ・要求别人重复讲话; ・将电视机、收音机的音量调得很高; ・看电视时歪着头,将耳朵靠近电视机; ・听不见小鸟叫;对电话铃声、门铃声无反应等 这时候妈妈可要及时将宝宝送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 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1、有听力障碍的家属史 2、宫内感染:风疹、梅毒、疱疹、巨细胞病毒 3、头面部畸形 4、早产或出生体重<2500克 5、高胆红素血症 6、曾患脑炎、脑膜炎 7、用过耳毒性药物 8、围产期窒息史 9、语言发育迟缓 10、头部外伤 11、有中耳炎史、反复呼感史 语言发育关系听力正常与否 宝宝的语言发育,也代表他的听力是否正常。下面的一些描述,虽然不是绝对对应每个宝宝的,但也可以作为检测宝宝听力是否正常的一个依据,如 ・3、4个月的宝宝开始发出一些喃喃母语。 ・当宝宝6个月时,他说出的就是一些有语调的声音了。 ・而当宝宝9个月大,他就会模仿大人发出的声音。若妈妈说“啦……啦……”,宝宝就会回应“啦……啦……”。 ・到了1岁,宝宝开始自主发音了,他就会有意识地发出“爸爸”、“妈妈”等一些简短的词语。 ・2岁以上儿童会说复合词组,如“不要”、“妈妈抱”、“宝宝饱”。 ・3岁以上儿童会背诵儿歌,会讲小故事,并且口齿清楚。 点击进入精彩育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