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哮喘

气道炎症“造就”哮喘?

2009-03-28 39健康网 A +

  哮喘的发病机制主要是Ⅰ型超敏反应(过敏性),但用Ⅰ型超敏反应并不能解释气道高反应性等现象的全貌。气道炎症是哮喘的病理基础。   当变应原进入体内后,被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并递呈给T细胞,在T细胞上的CD28 与树突状细胞上的B7分子及其分泌的IL-1、IL-12等的相互作用下,T细胞分化为Th2细胞,Th2细胞分泌的IL-3、IL-4、IL-5、IL-13和TNF-α、GM-CSF,其中IL-3、IL-5和GM-CSF影响嗜酸性粒细胞分化、成熟及存活,而IL-4、IL-5、IL-13 和TNF-α则对上调粘附分子VCAM-1,后者可使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或向血管内皮迁移。IL-4、IL-13则促进B细胞向IgE合成细胞分化,此过程需B细胞上的CD40及T细胞上的CD40配体相互作用的有效信号。Th1细胞分泌IL-2、IL-12、IFN-γ,能抑制IgE合成及其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   因此,Th1 / Th2细胞比例和功能失衡,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IgE合成后经激活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使其脱颗粒并释放炎性介质而引发气道炎症,进而引发哮喘。气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被激活后,产生IL-8及RANTS,使更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渗透。   气道高反应性为哮喘特征之一,是气道炎症的结果。气道炎症导致气道损伤,造成上皮脱落、神经末稍暴露、微血管渗漏和平滑肌收缩等多种因素均使气道对刺激的反应性增强。   哮喘的主要病理改变包括气道上皮细胞脱落,粘膜水肿,上皮下纤维增生,平滑肌增生、肥厚,支气管粘膜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肥大细胞等浸润,基底膜肥厚。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气道炎症和上皮损伤。可有组织水肿,气道壁肥厚,毛细血管充血,平滑肌增生,粘膜下腺体增生。基底膜下纤维沉积,见于长期慢性哮喘患者,可造成不可逆性气道阻塞。 (实习编辑:戴月娟)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