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低血压

老年人防体位性低血压

2009-03-28 39健康网 A +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5%―20%患有体位性低血压,其患病率随年龄、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多。体位性低血压一般是由体位突然转变引起的,如从平卧位或蹲位突然转为立位。此外,长时间站立也可引发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有这种毛病的人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预防措施:   1、蹲位大便后不可突然站起,应扶墙或借助其它物体逐渐起立。   2、洗热水浴时要事先准备好小椅子,坐在椅子上洗,洗完后适当躺一会儿再起立活动。浴后周围血管扩张,极易使老年人于体位变动(由坐位或卧位站起)时发生低血压。   3、不宜久站,呈站立状态时要每隔几分钟活动一下。因为老年人的肌肉泵功能下降,久站后大约有500毫升血液积于腿部,导致心脏血液输出量下降,循环血量减少。   4、少食多餐,且餐后不要马上活动,可休息30―60分钟后再站起行走。因为餐后血液积于内脏,使循环血量降低,此时若突然起立行走,则可诱发体位性低血压。   5、慎用利尿剂、抗抑郁药、抗帕金森药物。这些药物可通过降低循环血量或影响交感神经活性而引起药物性低血压。因此,服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凡可引起头昏及低血压的要慎用。   6、运动要适量。锻炼可改善肌体对血压的调节,但应注意锻炼时不要太累,可进行一些运动量不大的活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并以运动后无气喘、心率每分钟不超过100次为宜。 (实习编辑:魏文巧)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