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糖友们的足部很“受伤”

2009-03-28 39健康网 A +

  糖尿病肢端坏疽的特点   糖尿病肢端坏疽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3∶2;病程平均约10年,坏疽部位下肢多见,占92.5%,上肢少见,约占7.5%;单侧发病约占80%,双侧同时发病约占20%;足趾和足底同时坏疽的多见,占77.5%;足趾和小腿同时坏疽占5%,仅小腿坏疽占5%;足趾或手指发病占12.5%。   临床类型有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混合型坏疽三种。   (1)湿性坏疽。肢端体表局部软组织糜烂,形成浅溃疡,继之溃烂深入肌层,甚则烂断肌腱,骨质受破坏,大量组织坏死,形成大脓腔,排出较多分泌物。此型坏疽多见,占72.5%,主要病理基础是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所致微循环障碍。   (2)干性坏疽。受累肢端末梢缺血坏死,干枯变黑,病变界线清楚,发展至一定阶段不经处理会自行脱落。此型坏疽约占7.5%,其主要病理基础是中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坏死。   (3)混合型坏疽。约占20%。微循环障碍和小动脉阻塞两类病变并存,既有肢端的缺血干性坏死,又有足和(或)小腿的湿性坏疽。   糖尿病肢端坏疽的分级   0级:无开放性病变,明显供血不足。   Ⅰ级:浅表溃疡。可由水疱或其他损伤所致,或自发产生。   Ⅱ级:溃疡深达肌腱、韧带、骨关节。   Ⅲ级:深部溃烂感染,并有骨髓炎和脓疡窦道形成。   Ⅳ级:有趾及和(或)部分足坏疽。   Ⅴ级:全足坏疽,一般需截肢。   糖尿病肢端坏疽的治疗   (1)采用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严格控制糖尿病,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且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局部外科处理。坏疽局部清创、敷以抗菌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3)抗凝治疗。潘生丁、肠溶阿司匹林、中药活血化瘀剂。   (4)改善微循环。山莨菪碱的应用。   (5)抗菌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相应的抗生素。   (6)其他疗法。给予神经营养剂、补充微量元素锌、高压氧治疗。   (7)截趾和(或)截肢手术。   (8)动脉重建手术。 (实习编辑:谢利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