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锥虫性“下疳”
综合 知识 问诊 找药品 文章

锥虫性“下疳”检查

临床表现 两种锥虫侵入人体以后的基本过程包括:初发反应期和血淋巴期,以及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脑膜炎期。 初发反应期:患者被舌蝇叮咬后约1周,局部皮肤肿胀,中心出现一红点,即锥虫下疳。 血淋巴期:锥虫进入血液和组织间淋巴液后,引起广泛淋巴结肿大。虫血症高峰可持续2―3天,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肢体痛等症状。此期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颈后、颌下、腹股沟等处者明显。颈后三角部淋巴结肿大(Winterbottom氏征)为冈比亚锥虫病的特征。 脑膜脑炎期:常见病变为弥漫性软脑膜炎,脑皮质充血和水肿,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主要临床症状为个性改变、呈无欲状态。出现异常反射,如深部感觉过敏、共济失调、震颤、痉挛、嗜睡、昏睡等。 冈比亚锥虫病呈慢性过程,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症状较轻,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罗得西亚锥虫病则呈急性过程,病程为3-9个月。患者多表现显著消瘦、高热和衰竭。有些病人在中枢神经系统未受侵犯以前就已死亡。 诊断 涂片检查法:取患者血液涂片染色镜检。也可取淋巴液、脑脊液、骨髓穿刺液、淋巴结穿刺物等作涂片检查。 血清学诊断方法: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PCR、DNA探针技术。

点击查看更多

锥虫性“下疳”知识每日更新!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