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钙低于2mmol/L时,称为低钙血症。低钙血症常因甲状旁腺功能不全,维持正常血钙的作用减弱或丧失而发病。多见于甲状旁腺损伤或特发性萎缩的患者,也有因甲状... ...查看更多
病因分类 (一)甲状旁腺激素(...
高钠血症 早期突出的症状是口渴,重症...
(一)病史 应注意询问有无慢性...
1、宜多吃富含钙的食物; 2、宜多饮用...
A 新生儿低钙血症在新生儿时期很常见,血钙若低于1.8毫摩尔/升(7.0毫克/分升),游离钙低于0.9毫摩尔/升(0.35毫克/分升)称为低钙血症,可以出现低钙的临床症状,但也不一定都出现症状。 最常见的是孩子睡眠不安、烦躁、好哭、易惊跳,孩子往往有面部小肌肉的抽动,甚至发生惊厥,在不抽的时候孩子一般情况较好、吃奶好、眼神灵活,但若发生喉痉挛时因喉头的抽搐造成呼吸障碍,可以在短时间内严重青紫,若未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有生命的危险,不可大意。诊断低钙血症并不困难,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再加以检查血中钙的浓度,诊断即可成立。
A 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系远端肾小管功能缺陷,不能在肾小管腔液与管周液之间建立起有效的PH梯度,泌氢及生成氨减少,使氢离子滞留体内,致产生酸中毒。 病因 一、原发性 家庭性及散发性:并可伴发某些遗传病如骨硬化病、肝豆状核变性、碳酸酐酶缺乏。 二、药物所致 两性霉素B、锂、甲苯及氨氯吡咪。 三、钙代谢紊乱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等。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发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桥本氏甲状腺炎、肝硬化。 五、肾间质疾患 梗阻性肾病、肾移植排斥反应、海绵肾、止痛药性肾病、镰状红细胞病等。 临床表现 家庭性者以成人女性比较多见,婴儿型为短暂,好转后很少复发。本征临床表现: 一、代谢性酸中毒 可有厌食、恶心、呕吐、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婴儿型则生长发育迟缓。 二、电解质紊乱 ①远端肾小管泌H+能力障碍,尿NH4+及可滴定酸排出减少,尿PH值不能降至6.0以下,尿钾、钠、钙排出增多,患者常有烦渴、多尿、及失水等症状。②尿钠排泄增加,血钠降低,为增加钠的回吸收,醛固酮分泌增多,加剧钾从尿中排出,易发生低钠,低钾血症,患者常出现肌无力及软瘫现象,严重时常影响呼吸及导致心律失常。③尿钙增多,常致血钙降低,可引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促进对骨的消溶速率,且酸中毒的存在,骨中碱性矿盐被吸收,加重骨质脱钙,常表现为纤维性骨炎,骨质疏松,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尿钙排泄增多,肾小管泌H+功能低下,肾内易有钙结石形成,若引起梗阻,将加剧肾小管酸中毒的程度。
A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早期低血钙 发生在出生48小时内,常见于:低体重儿,各种难产儿和颅内出血、窒息、RDS、败血症、低血糖等症患儿;或在应用碱性液纠正酸中毒后;或孕妇患有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前出血、饮食中钙及维生素D不足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情况者,其新生婴儿容易发生低血钙。 (二)晚期低血钙 指出生48小时后发生的低血钙,多为足月儿。主要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因牛乳、黄豆粉制的代乳品和谷类食品中含磷量较高(人乳磷浓度为150mg/L;作牛乳为1000mg/dL;牛乳制品中为500mg/dl),且牛乳中钙/磷比例低(人乳钙/磷比例为2.25/1;牛乳为1.35/1),不利于钙的吸收,相对高的磷酸盐摄入和新生儿相对低的肾小球廓清能力,导致了高磷酸盐血症和低钙血症。此外,母妊娠时维生素D摄人不足、用碳酸氢钠治疗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或换血时用枸橼酸钠做抗凝剂等均可使游离钙降低。 (三)其他低血钙 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或先天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婴儿,低血钙持续时间长。 l、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母血钙增高可造成胎儿高血钙和胎儿甲状旁腺被抑制,其甲状旁腺较正常儿者为大,症状顽固而持久,血磷一般高达2.6mmol/L(8.0mg/dl)或更高,对治疗有拮抗作用;但应用钙剂最终可使抽搐缓解,有时疗程常须持续数周之久,可伴发低镁血症。患儿母亲的病情可以是隐匿的,无临床症状,或是由于婴儿的顽固低钙抽搐而发现母亲的甲状旁腺病变。 2、暂时性先天性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不全 是良性自腺性疾病,母甲状旁腺功能是正常的。除用钙剂治疗外,还须用适量的维生素D治疗数月。 3、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不全 较少见,具有持久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高磷酸盐血症。多出是散发性的,系由于甲状旁腺缺如所引起,为X连锁隐性遗传。常合并胸腺缺如、免疫缺损、小颌畸形和主动脉弓异常,称DiGeorge综合征。 【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不一。主要是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呈现惊跳、手足搦搐、震颤、惊厥等。新生儿抽搐发作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改变、心率增快和发绀;或因胃肠平滑肌痉挛引起严重呕吐、便血等胃肠症状;最严重的症状是喉痉挛和呼吸暂停。早产儿在出生后较早即出现血钙降低,其降低程度一般与胎龄成反比,但常缺乏体征,这与早产儿血浆蛋白低下、常伴有酸中毒、血清游离钙与总钙比值相对较高等因素有关。发作间期一般情况良好,但肌张力稍高,腱反射增强,踝阵挛可呈阳性。生后早期发病者血钙低,血磷正常或升高,可伴低血糖;晚期发病者血钙低,血磷高。 【诊断】 对出现惊厥疑诊低钙血症的新生儿应结合病史和血钙、尿钙等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应与新生儿颅内疾病、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症等引起的惊厥作鉴别。心电图检查可见QT间期延长,早产儿>0.2秒,足月儿>0.19秒提示低钙血症(不表明游离钙降低)。 【治疗】 出现惊厥或其他明显神经肌肉兴奋症状时,应经静脉补充钙剂,可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2ml/kg,以5%葡萄糖液稀释一倍缓慢静注(1ml/min),避免注入过快引起循环衰竭和呕吐等毒性反应。必要时可间隔6~8小时再给药一次。元素钙总量为每日25~35mg/kg(10%葡萄糖酸钙含元素钙量为9mg/ml),最大剂量每日50~60mg/kg。在静脉注射钙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心率>80次/分,否则应暂停,同时应避免药液外溢至血管外引起组织坏死。若症状在短期内不能缓解,应同时给予镇静剂。惊厥停止后改为口服钙维持,可用碳酸钙每日 0.3~0.6g,或葡萄糖酸钙每日 2~3g。对病程较长的低钙血症可口服钙盐2~4周,维持血钙在2~2.3mmol/L(8.0~9.0mg/dl)。调节饮食是重要的,应强调母乳喂养或用钙磷比例适当的配方奶。也可服用10%氢氧化铝3~6ml/次,阻止磷在肠道的吸收;并用口服钙剂治疗,以降低血磷,恢复血钙浓度。 甲状旁腺功能不全患儿需长期口服钙剂治疗,同时用维生素 D2(每日10 000~ 25000IU);或二氢速变固醇(dihydrotachysterol)每日0.05~0.1mg ;或1,25(OH)2D3,每 日0.25~0.5μg。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钙水平,调整维生素D的剂量。 低钙血症同时伴有低镁血症(血镁<0.6mmol/L)者,惊厥不易得到控制,在用钙剂的同时应给予镁盐治疗,可按2~4ml/kg静滴2.5%硫酸镁,一日2次;惊厥停止后改用10%硫酸镁口服,一日3次。晚间低钙血症患儿应改用人乳化牛乳。
A 新生儿低钙血症如何补钙出现惊厥或其他明显神经肌肉兴奋症状时,应经静脉补充钙剂,可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2ml/kg,以5%葡萄糖液稀释一倍缓慢静注(1ml/min),避免注入过快引起循环衰竭和呕吐等毒性反应。必要时可间隔6~8小时再给药一次。元素钙总量为每日25~35mg/kg(10%葡萄糖酸钙含元素钙量为9mg/ml),最大剂量每日50~60mg/kg。在静脉注射钙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心率>80次/分,否则应暂停,同时应避免药液外溢至血管外引起组织坏死。若症状在短期内不能缓解,应同时给予镇静剂。惊厥停止后改为口服钙维持,可用碳酸钙每日 0.3~0.6g,或葡萄糖酸钙每日 2~3g。对病程较长的低钙血症可口服钙盐2~4周,维持血钙在2~2.3mmol/L(8.0~9.0mg/dl)。调节饮食是重要的,应强调母乳喂养或用钙磷比例适当的配方奶。也可服用10%氢氧化铝3~6ml/次,阻止磷在肠道的吸收;并用口服钙剂治疗,以降低血磷,恢复血钙浓度。 甲状旁腺功能不全患儿需长期口服钙剂治疗,同时用维生素 D2(每日10 000~ 25000IU);或二氢速变固醇(dihydrotachysterol)每日0.05~0.1mg ;或1,25(OH)2D3,每日0.25~0.5μg。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钙水平,调整维生素D的剂量。 低钙血症同时伴有低镁血症(血镁<0.6mmol/L)者,惊厥不易得到控制,在用钙剂的同时应给予镁盐治疗,可按2~4ml/kg静滴2.5%硫酸镁,一日2次;惊厥停止后改用10%硫酸镁口服,一日3次。晚间低钙血症患儿应改用人乳化牛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