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综合征由Ritter于1878年首先描述,并认为只发生于新生儿或婴幼儿的特殊性皮炎,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亦称新生儿天疱疮,后来被命名为Ritter综合征。目前根据病因、病理,治疗和预后称之金葡萄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而以药物为主要原因,包括其他型和特发型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称为非金葡萄剥脱性皮炎(TEN)。本综合征以全身皮肤红肿,大片剥脱、像烫伤样红润创面为特征性...
别名:小儿Ritter综合征,小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小儿葡萄球菌性烫伤皮肤综合征,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小儿瑞特病
是否属于医保:暂无
发病部位: 皮肤
传染性:无
传播途径:无
多发人群:婴幼儿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常用药品: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甲泼尼龙片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复方甘草酸苷片 醋酸氟轻松软膏 依巴斯汀片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 氟轻松维B6乳膏 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丙酸倍氯米松乳膏 醋酸泼尼松龙片 酮洛芬凝胶 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 曲安奈德氯霉素溶液 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