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全身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由于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调节功能及各种防御功能均较低下,特异性抗体形成的能力不足,如皮肤薄嫩易于破损,呼吸道及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低下,白细胞吞噬能力不足等,使得细菌能较容易的从轻微的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病原体及毒素在体内得以扩散而造成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感染源有:①宫内感染,其中又可分经胎盘感染和经羊水感染两种。经胎盘感染者多因孕妇本人患败血症等重病,病菌经胎盘传给胎儿。经羊水感染者多因羊膜早破或产程延长造成缺氧,吸人污染的羊水所致。②分娩时感染,即在分娩时产妇外阴周围未经严格消毒,胎儿于娩出时吸入或吞入细菌。③产后感染,约占新生儿败血症的70%。多因护理不当,由脐、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进人细菌所致,其中脐部是最常见的感染灶。较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新生儿败血症起病急缓不一,在生后48小时内起病者多为宫内感染所致。早期症状有哭声弱、吃奶少、嗜睡、反应低下、面色苍白、体温不稳;严重者不哭、不吃、不动、体温过低,晚期病儿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还有抽搐、黄疸、呼吸浅快、心律过速而弱,肝脾肿大并伴有腹泻、呕吐,有时皮肤粘膜有出血点和皮疹。
护理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除配合医院的药物治疗外,应注意供给患儿足够的水分、能量,保持感染灶周围的卫生。预防败血症,关键是注意原发感染病灶发生(肺炎、脐炎、脓疱疮等),有早期上述病征,及时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