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鼠疫

鼠疫发病机制有哪些

2016-08-24 互联网 A +

  现在社会上,鼠疫的患者是越来越少了,这种疾病一般出现在农村比较潮湿,简陋的房子里面,很多的农村的老年因为生活简陋,也不知道注意自己的卫生,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老鼠,一不小心就会被老鼠咬伤,患上了鼠疫的疾病,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哪些吧!

  1. 经皮肤传播 因接触患者含菌的痰、脓或动物的皮、血、肉及疫蚤粪便,通过破损皮肤教膜受到感染。

  2. 经消化道传播 食入受染动物,经消化道感染。

  3. 经呼吸道传播 含菌的痰、飞沫或尘埃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并引起人间的大流行。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预防接种可使易感性降低。可有隐性感染,并可成为无症状带菌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

  人间鼠疫以亚洲、非洲、美洲发病最多 , 我国主要发生在云南和青藏高原。男性普遍高于女性,以 10~39 岁居多,职业则多发于农牧人员及其子女,有明显的季节性,人间鼠疫多发生在夏秋季,与守猎及鼠类繁殖活动有关。

  发病机制

  病原菌经皮肤侵入后 , 经淋巴管至淋巴结 , 引起剧烈的出血坏死性炎症反应 ( 腺鼠疫 ), 严重者病原菌进入血液循环 , 引发原发性败血型鼠疫。细菌可沿血循环及淋巴管扩散,及浅表淋巴结及纵隔、肺门淋巴结。

  鼠疫的基本病理改变为淋巴管、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和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局部淋巴结有出血性炎症和凝固性坏死;部充血水肿;全各组织脏器均可有充血、水肿、出血及坏死性改变。

  经过上面文章的详细的介绍,我们都知道了鼠疫在生活中的发病机制有哪些了,在发现这种疾病的时候,我们的患者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做检查,告知医生自己被老鼠咬伤了,要做伤口的处理,希望我们的患者在生活中的饮食要选择清淡为主,祝大家身体早日康复!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