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中医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

2016-03-08 全球医院网 A +

祖国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属“肾虚”、“脾虚”范畴,提出了经典的补肾理论,通过肾精对骨髓的生长及肾阳调节的水液(津液)对骨髓、关节的滋养而体现的,骨的生长、发育、增强和退化与肾的功能息息相关,骨的生理、病理直接受肾的调控。

另外,从中医脏腑相关的观念考虑,因肾虚所致的骨痉也受脾虚的影响,因此,补肾健脾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大法。临床上常用补肾药物有:

首乌、人参、鹿茸、黄精、熟地、当归、白芍、川苔、参皮、补骨脂、女贞子、枢果、狗脊、鸡血藤、骨碎补、荧丝子、五加皮、紫河车、杜仲、胡桃肉、白术、获菩、五味子、仙茅、附片、肉桂、三七、山萸肉、山药。主要作用为补肾壮阳,健脾养肝。

温馨提示:以上药物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