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饮食原则有哪些?

2015-12-22 放心医苑网 A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饮食原则有哪些?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饮食对病情的康复至关重要,患者一旦确诊自己患了慢性肾小球肾炎,要特别注意饮食保健。肾病患者除了要遵循不吸烟、不过度饮酒、坚持锻炼,还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低蛋白质饮食,此外,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需要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饮食原则之一: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要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确定蛋白质的摄入量,病程长如果肾功能损害不严重,食物中蛋白质不必严格限制,其中优质蛋白质占50%以上,有氮质血症时,按病情限制蛋白质。

饮食原则之二:患有水肿和高血压的患者应该限制食盐在2—3g/d;水肿严重时,控制食盐2g/d以下,或给予无盐饮食,同时定期检查血钾、钠水平,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尿期或长期限钠会造成体内钠含量不足。

饮食原则之三:热能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长,热能供给要满足活动需要,由于限制蛋白质,所以要以碳水化物和脂肪作为热能主要来源。

饮食原则之四:矿物质及维生素钠摄入量根据水肿及高血压程度,当水肿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每天食盐限制在3—4g;水肿严重摄入2g/d食盐,或给患者无盐饮食。维生素应充分供给,注意补充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叶酸等。有贫血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多补充b族维生素、铁及叶酸丰富食物,如动物的肝等内脏、绿叶蔬菜等。

饮食原则之五:病情变化饮食原则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时,按急性肾炎饮食治疗原则处理,大量蛋白尿时,应按肾病综合征的饮食治疗原则处理。总之,慢性肾小球肾炎应密切结合病情变化,修订饮食配方,以利于病情稳定和恢复。

慢性肾炎患者常见的四种临床症状

虽然慢性肾炎的病因多样,病理形态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上,所有的慢性肾炎患者的表现都是非常相似的,主要可以总结为四点:水肿、高血压、尿异常改变和肾功能不全。

1、水肿:在整个慢性肾炎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水肿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在早晨起床后发现眼眶周围、面部肿胀或午后双下肢踝部出现水肿。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水肿。然而也有极少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始终不会出现水肿,这种情况容易让人忽视病情。

2、高血压:对慢性肾炎患者来说,高血压的发生是一个迟早的过程,有些患者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血压升高可以是持续性,也可能是间歇性,以舒张压(高于12.7kpa)升高为特点,高血压的程度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轻者仅18.7—21.3/12.7—13.3kpa,严重者甚至可以超过26.7/14.7kpa。持续的高血压的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高血压持续数年之后还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增大、心率紊乱等。

3、尿异常改变:尿异常改变是慢性肾炎必有的表现,包括尿量变化和镜检的异常。尿量变化与水肿功能情况有关,表现为有水肿的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并且水肿程度越重,尿量减少也就越明显,没有水肿的患者尿量大多都是正常的;当慢性肾炎患者肾脏受到严重损害,尿的浓缩一稀释功能发生障碍后,还会出现夜尿量增多和尿比重下降等现象。把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液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蛋白尿,尿蛋白的含量不等,可以从±—+++不等,此外,在尿沉渣中可以见到程度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透明管型,当急性发作时,可有明显的血尿,甚至出现肉眼血尿。

4、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的肾功能不全主要是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肌酐清除率减低,继而出现肾小管功能不全,尿浓缩功能减退及酚红排泄率明显降低。由于肾脏代偿能力强,只有在肌酐清除率降至正常的50%以下时,才出现肌酐及尿素氮等的升高和代谢性酸中毒等表现。

除以上四点之外,慢性肾炎患者还会出现疲乏、食欲不振及不同程度的贫血;还可以出现因水肿、高血压、贫血及某些代谢紊乱等造成的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慢性肾炎患者因为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等感染。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