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类型!

2009-12-11 club.120ask.com A +

 ,简称双相障碍(BPD),是针对单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而言。DSM-IV和ICD-10将二者并列为两种主要心境障碍。单、双相概念首先由Leonhard(1957)从遗传学角度提出,并于1980年纳入DSM-III分类体系。  顾名思义,双相兼有心境变高和变低两极性特点,是心境在正常,高涨(躁狂),低落(抑郁)之间往返摆动。虽有单相躁狂(常归为双相之列),但一般所谓单相一概指的是单相抑郁(重性抑郁),是心境往返于正常和抑郁之间。  和单相抑郁一样,是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患病率(0.5%~1.5%),高复发率(90%病人多次复发),高致残率(WHO列为十大致残疾病),高死亡率(25%~50%自杀未遂,11%~19%自杀身亡)和高同病率(46%酒依赖,60%药物依赖)特点。  双相障碍又以临床症状的多样性(躁狂症状,抑郁症状及精神病性症状)和病程的复杂多变性著称,极易和精神分裂症,重性抑郁混淆,造成漏诊和误诊,治疗难度也极大。其诊断、分类和防治是现代精神病学中最复杂最困惑的疾病。给病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成为当今全球最热门和最主要的精神卫生问题,也是对精神病学严峻的挑战。今就双相障碍分类、诊断和治疗简述如下。  1分类和诊断  早在1978年Angst按躁狂、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分为三类:(1)Md(躁狂重,抑郁轻,即今天的BPD1);(2)Dm(抑郁重,轻躁狂,即今天的BPD11);(3)MD(躁狂、抑郁症状均重,需住院,也属于BPD1)。也有分为6种亚型的(表1),多数只分为BPD1,BPD11,环性心境障碍和未定型4种。  按发作频率可分为快速循环型(发作≥4次/年),超快速循环型(≥4次/月)。  表1双相障碍的分型  分型特征DSM-IV诊断  BPDI躁狂+抑郁BPDI  BPDII轻躁狂+抑郁BPDII  BPDIII环性人格环性心境障碍  BPDIV抗抑郁药诱发躁狂或轻躁狂物质诱发心境障碍  BPDV抑郁+双相家史重性抑郁(或假性单相抑郁)  BPDVI躁狂无抑郁发作(单相躁狂)未加标明心境障碍  KlermanG.1987  如果在一次发作中躁狂和抑郁症状共存,即有经典躁狂症状,又有明显焦虑、抑郁、心境恶劣,则称之为混合状态(混合性躁狂,心境恶劣性躁狂或易激惹性躁狂)。历史上有躁狂性木僵,病人呈运动性迟滞,刻板,缄默,但心境高涨。观念飘忽的抑郁,病人心境抑郁,但思维加速,有观念飘忽的描述。多出现在躁狂和抑郁转型或过度期间,往往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更常见的是病人兴奋多动,但心境是低沉而忧郁的,单独发生,自始至终均有此混合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躁狂时出现一过性心境低沉十分常见,但混合状态最常见于躁狂和抑郁症状持续存在的病例。  约10%~20%病人既符合躁狂诊断标准,又出现一个或多个精分“一级症状”(如评论性幻听,思维影响,被动体验等),按研究用诊断标准应诊为分裂情感障碍、躁狂型。按DSM-IV被诊为躁狂,伴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与心境高涨一致,被诊为躁狂,伴心境协调的精神病症状。不协调的被诊为躁狂,伴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症状。  双相障碍诊断除依据横断面精神症状外,纵向病史和家史也颇重要。BPD病人,尤其BPDII病人往往忽视其轻躁狂史。因此,不仅要详细询问病人,最好包括知情人,才有可能揭示是否有过轻躁狂,否则常误诊为重性抑郁。这种鉴别具有极大治疗和预后意义。  2治疗  如前所述BPD含多种复杂症状,病程又变化无常,除易造成误诊外,也给治疗带来困难。  2.1治疗原则和目标  (1)明确诊断,排除继发性障碍,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以心境稳定剂(MS)为主,辅以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或BDZ。没有一种药能全面有效控制/预防BPD所有症状,多数病人需联合用药。  (3)以全面、持续症状缓解为目标,长期维持治疗是必需的。  (4)除急性控制症状和防止复发外,更应力求恢复社会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5)强化心理治疗,减少心理应激因素。  (6)难治和病情严重,强烈自杀意念和行为者可优选ECT。  2.2药物治疗  (1)心境稳定剂:既往称抗躁狂药,对心境的两极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急性治疗躁狂,也能急性治疗抑郁;具有稳定心境作用,维持治疗可预防复发;不恶化症状,不加剧发作频率。  ①锂盐:是经典抗躁狂药,有很多对照研究证实,对急性躁狂,抑郁治疗和维持治疗都有效,对混合,快速循环效差,是最常用的MS之一,但毒副作用大,应注意药物监测;  ②抗癫痫药:  a.第二代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和丙戌酸盐对快速循环和混合躁狂效果优于锂。毒副作用多,有的较严重,如对肝损害,胰腺炎,粒缺,剥脱性皮炎等;  b.第三代抗癫痫药:近年来相继问世并用于精神科临床,比较看好的有批吡酯(妥泰),为广谱高效抗癫痫药,很多个案,开放和对照研究证实对躁狂的效果,尤其难治病例。可单用,一般和MS联用。突出优点是不引起体重增加,甚至可减轻体重。  (2)苯二氮卓类:常用劳拉西泮和氯硝西泮,吸收快,可注射,镇静作用强。可用于明显焦虑,激越,攻击,躁动,失眠病人。仅供临时短暂使用。  (3)抗精神病药:在引入锂盐之前,躁狂治疗一直用抗精神病药,最早用氯丙嗪,以后使用更多的是氟哌啶醇,一度成为抗躁狂首选药,但锥体外反应大是其缺点。  上世纪90年代一批新型抗精神病药上市,躁狂治疗又有了很大进展。众多的新药中以维思通,奥氮平研究的较多,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对躁狂有效。据报道1999~2001年全球新型抗精神病药处方中,70%用于包括BPD在内的非精神分裂症病人。这些药共同特征是相对传统抗精神病药而言EPS少,耐受性好,作用广谱,疗效好。  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BPD有以下优点:  ①比MS更快,能更有效控制急性兴奋症状;  ②本身具有心境稳定作用,对躁狂和抑郁都有效,反映在治疗精分时PANSS焦虑抑郁评分减少,其抗躁狂和抗抑郁作用度认为与其D2,5-HT2拮抗药理作用有关。有人甚至提出是MS合格的候补药,至少是MS理想的补充;  ③耐受性好,毒副反应小,有效剂量下EPS少;  ④可改善认知功能;  ⑤也可用于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近年,有关维思通治疗BPD的文献日益增多,其中不乏大样本、设计严谨的双盲对照研究。研究表明:不论单用或合并MS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和氟哌啶醇相当,明显优于单用MS;耐受性比氟哌啶醇好,起效较快,多数可在一周内起效;对混合性躁狂、快速循环、难治性躁狂、分裂情感躁狂型、对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都有效,表明维思通治疗躁狂是其直接的作用,并不取决于其抗精神病作用。  维思通治疗躁狂的剂量平均为2~4mg/d,常在1周内加至有效治疗剂量,小剂量有预防作用。  虽然其它几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也具有抗躁狂作用,但维思通无过度镇静,无抗胆碱能副作用,与MS的药物相互作用少,价位较适中。维思通合并心境稳定剂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适应证已在全球17个国家获得批准,2003年美国FDA批准了维思通单用或合并MS治疗急性躁狂的适应证。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中的应用无疑将给更多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测试:(多选题)  1.通常分哪几型?  A.I型;  B.II型;  C.环性心境障碍;  D.未定型。  2.有哪些特点?  A.高患病率;  B.高复发率;  C.高致残率;  D.高死亡率;  E.高同病率。  3.关于的治疗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没有一种药能全面有效控制/预防BPD所有症状,多数病人需联合用药;  B.症状控制后即可以停药,无需长期治疗;  C.只要诊断为即可优先选用ECT;  D.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辅以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或BDZ;  E.除急性控制症状和防止复发外,更应力求恢复社会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4.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BPD有哪些优势?  A.比心境稳定剂起效快;  B.本身具有心境稳定作用,对躁狂和抑郁都有效;  C.耐受性好,毒副反应小;  D.可改善认知功能;  E.可用于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5.多个双盲对照、开放性研究或个案报道均表明:维思通可单用或合并MS治疗BPD,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和氟哌啶醇相当,明显优于单用MS;  B.耐受性比氟哌啶醇好;  C.起效较快,多数可在一周内起效;  D.对混合性躁狂,快速循环,难治性躁狂,分裂情感躁狂型;  E.维思通治疗躁狂是依赖其抗精神病作用。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