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代替的一种病理变化。食管腺癌大多发生在Bar-rett食管的肠型化生上皮的基础上,其临床的发生率2%.~9%,或15%,比普通人群高出30~100倍,应重视。患者常无特异的临床症状,有时可有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本病确诊常需内镜检查,在内镜下的典型表现为食管下段出现天鹅绒样红色柱状上皮,再加上活检病理示食管这段黏膜肠型化生,无论范围大小。在活检病理标本中还检测有否异形增生和异形增生的程度(轻、中、重),并观察有否癌变,活检应多部位。
证实有Barrett食管后,应怎么办?如只有肠型化生,未有异形增生,则可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内镜检查,可每年一次内镜,如发现有异形增生,则视异形增生程度,缩短内镜检查间歇期。有反流病症状者给予药物治疗,可用抑制剂及促动力药。更积极的治疗,目前应用内镜下治疗:
①热力学治疗,其中方法较多,但以氩离子凝固消融法为常用;
②黏膜切除术:对伴有高度异形增生或早期食管癌(病灶限于黏膜)的患者,近年报道,病灶完全切除可达98%;并发症发生率为9.5%.包括出血、穿孔、狭窄等;术后复发率30%。缺陷:存在肉眼下无法观察到的病灶。多发病灶不宜此法.切除后Barrett食管仍在存;
③光动力学治疗:利用高度异形增生或早期食管癌有高度吸收光敏感剂的原理.以消灭这些病灶。此法虽可明显降低高度异形增生的发生率及癌变率,但有相当比例的病灶残余(约17%),并不能预防复发,且Barrett食管多有残留。目前尚无明确可逆转Barrett食管的药物,内镜下治疗通常无法完全消除病灶,亦不能预防复发,并产生一定并发症,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手术治疗问题:内科正规治疗后症状或食管炎不缓解,或易复发者,可行抗反流手术一胃底折叠术,该手术可剖腹或腹腔镜下作;有严重并发症的Barrett食管应进行病变食管切除术;Barrett食管伴高度异形增生者,是否作病变食管切除术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