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纤维瘤血管瘤常发生于10~25岁男性青年,与一般纤维瘤不同,为致密结缔组织、大量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故又名“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能较好地反映本病的特征。一般在25岁以后可能停止生长。
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据肿瘤的部位和范围,通常采用经腭、经鼻或二者结合的进路。经腭途径适于肿瘤较大,伸至口咽,基底在鼻咽顶后及两侧,向前未超过后鼻孔者,常用径路有软腭正中裂开,硬腭“U”形或舌形切口。经鼻途径仅适于瘤体在后鼻孔处,伸至鼻腔、鼻窦者,常用方法有鼻侧切开或扩大鼻侧切开术。
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时由于术腔深、术野小、失血迅猛及瘤体剥离困难等问题存在,因此应做好术前准备,手术时既要彻底切除肿瘤,又要尽量减少失血,防止并发症,术前可先行气管切开,或行颈外动脉结扎,切除肿瘤时可用控制性降压麻醉。放疗及药物治疗如服用乙烯雌酚2~4周,虽不能根治,但可使瘤体缩小,使术中出血减少;瘤内注射硬化剂也有类似作用。对于较小肿瘤,可经纤维鼻咽镜试行激光烧灼,效果较好。
确诊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血管纤维瘤,瘤体未侵入颅内者均可手术。
鼻咽部血管纤维瘤属组织学良性而具有生物破坏性肿瘤,常沿自然裂隙或孔周围扩展并破坏周围组织,出血凶猛,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术前可进行血管造影,根据血管造影所显示的肿瘤营养血管的分布采取措施,阻断肿瘤的供血来源,减少术中出血。手术有经腭、鼻颌二种途经,肿瘤局限于鼻咽部时一般采用经腭途经,如向鼻腔、鼻窦扩展较多时可采用鼻颌途经,有者需行鼻侧切开,切除上颌窦各侧壁。主要并发症有术后出血,硬腭创口感染、愈合不良,颅内感染,呼吸困难等。
1.血管纤维瘤侵入颅内不可能完全切除者。
2.全身情况差,严重贫血不能耐受手术者。
3.4岁以下儿童症状不明显者。
局麻加强化或全身麻醉。
(责任编辑:李桂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