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动物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2009-12-08 nc.mofcom.gov.cn A +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是动物摄入该类药物后抑制机体胆碱酯酶的活性,而出现以胆碱能神经兴奋为主要症状的中毒性疾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病。

1.临床症状

急性中毒的症状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相似,经呼吸道和皮肤中毒者,2~6小时发病,经消化道中毒发病较快,10~30分钟即可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涎,呕吐,腹泻,胃肠运动功能增强,腹痛,多汗,呼吸困难,黏膜发绀,瞳孔缩小,肌肉震颤。严重者发生强直痉挛,共济失调,后期肌肉无力,麻痹。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缺氧,窒息而死亡。

2.病理变化

急性中毒的剖检变化仅限于肺、肾脏的局部充血和水肿,胃黏膜点状出血。慢性中毒时见到神经肌肉损害。组织学检查可见局部贫血性肌变性,透明或空泡性肌变性。小脑、脑干和上部脊髓中的有鞘神经发生水肿,并伴有空泡变性。

3.诊断

根据接触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病史,临床上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典型症状,结合全血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即可初步诊断。可疑饲草料、饮水和胃肠内容物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本病的确诊提供依据。本病应与有机磷中毒进行鉴别。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定性检测:饲料及胃内容物可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加甲醇振荡提取,甲醇液在硫酸钠溶液存在下加石油醚洗涤,除去提取物中的油类及色素等弱极性物质;净化液经二氯甲烷提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转入二氯甲烷层;二氯甲烷液在50℃水浴上减压浓缩1毫升,用氮气吹尽二氯甲烷溶剂,用丙酮溶解残渣并定容至2.0毫升,供分析用。将样液滴在滤纸或反应板上,加5克/升2,6-二氯醌氯亚胺丙酮溶液1滴,再加50克/升氢氧化钠溶液1滴,如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呈蓝绿色反应。

4.治疗

病畜应尽快注射硫酸阿托品,使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注射剂量和间隔时间依照病情而定,建议用量为犬、猫为0.2~2毫克/千克体重,牛、绵羊0.6~1.0毫克/千克体重,马、猪0.1~0.2毫克/千克体重,一般1/4量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给药;也可用氢溴酸东莨菪碱。肟类化合物如解磷定等胆碱酯酶复活剂对氨基甲酸酯中毒无效,且可出现不良反应,禁用。同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如果氨基甲酸酯类与有机磷农药混配中毒,应首先使用阿托品类药物和肟类复能剂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然后视病情对症治疗。

5.预防

生产和使用农药应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严禁动物接触当天喷洒农药的田地、牧草和涂抹农药的墙壁,以免误食中毒。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治疗畜禽外寄生虫时,谨防过量和被动物舔食中毒。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