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病理科的老师大家好,我是内镜的医生,很想和各位老师探讨一下Barrett食管的病理诊断标准,看了一些文献,各家的标准不是很统一,临床的标准也是各家的说法不很一致,问过我们院的病理科也是不太同意,恳请大家给一点权威的标准,以方便大家的临床诊断,统一的标准也方便比较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请各位老师要本着负责的态度,不要仅仅讲自己主观的看法,我们想听的是权威的标准,最好注明出处和制定机构。
我们的意见是,这个病,各家的标准不是很统一
呵呵.
要依赖于内窥镜和病理学检查:内窥镜下,在苍白色食管粘膜的背景下出现舌状或岛状的扁平红色柔软光滑的组织,或表现为红色柔软光滑的环状粘膜带。病理学检查发现食管鳞状上皮被含有杯状细胞的柱状上皮取代。
zlzlzlwrote:
要依赖于内窥镜和病理学检查:内窥镜下,在苍白色食管粘膜的背景下出现舌状或岛状的扁平红色柔软光滑的组织,或表现为红色柔软光滑的环状粘膜带。病理学检查发现食管鳞状上皮被含有杯状细胞的柱状上皮取代。
您的说法和这个是一致的:
Barrett’sesophagusisachangeinthedistalesophagealepithelium
ofanylengththatcanberecognizedascolumnar
typemucosaatendoscopyandisconfirmedtohaveintestinal
metaplasiabybiopsyofthetubularesophagus.(GradeB
recommendation).
可是国内有的学者的著作,比如李兆申的《上消化道内镜学》说超过3cm的可以没有肠上皮化生,并且将Barrett食管分为三型,I型为胃底及胃体腺型粘膜。II型为交界型粘膜,III型为特化型(肠型粘膜),好象第三型是我们上面说的。
困惑!!!!!
参照中华消化杂志2006年2月,BE食管诊治共识(草案,2005,重庆):组织分型:1胃底型;2贲门型;3特殊肠化生型(又称III型肠化或不完全小肠化生型)。异型增生分:低度异型增生和高度异型增生。分型:长段BE(化生的柱状上皮累及食管全周且长度大于或等于3厘米;短段BE是不及全周或小于3厘米。内镜分型:全周型,舌型和岛状型。布拉格C-M分类法:C代表全周型化生粘膜长度,M代表化生粘膜长度,例C3-M5。另病理取材标准:采用4象限活检法。即产规从胃食管结合部开始向上2厘米的间隔分别在4个象限活检,对可疑BE癌变应该每隔1厘米4象限活检,溃疡、糜烂、斑块、小结节狭窄及其它腔内异常者,均要活检。简述
我刚参加工作,还没有见到这个病啊,书上说是食管鳞状上皮发生肠上皮化生。不知道对不对。请教了。谢谢
这种病少见,但还是经常见到,发生肠上皮化生也是能见到的。我曾经遇到一位62岁的妇女,非常少见的全胃肠上皮化生,而且全部是结肠型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腺瘤型非典型增生,全胃根本就不存在胃的粘膜了,虽然没有BE,但鳞柱交界的位置也是肠上皮化生。
病理张wrote:
参照中华消化杂志2006年2月,BE食管诊治共识(草案,2005,重庆):组织分型:1胃底型;2贲门型;3特殊肠化生型(又称III型肠化或不完全小肠化生型)。异型增生分:低度异型增生和高度异型增生。分型:长段BE(化生的柱状上皮累及食管全周且长度大于或等于3厘米;短段BE是不及全周或小于3厘米。内镜分型:全周型,舌型和岛状型。布拉格C-M分类法:C代表全周型化生粘膜长度,M代表化生粘膜长度,例C3-M5。另病理取材标准:采用4象限活检法。即产规从胃食管结合部开始向上2厘米的间隔分别在4个象限活检,对可疑BE癌变应该每隔1厘米4象限活检,溃疡、糜烂、斑块、小结节狭窄及其它腔内异常者,均要活检。简述
谢谢您的材料,受益匪浅,和李兆申的分类方法类似,看来我们还得多和病理的老师多交流,以利于我们提高活检的阳性率,减少漏诊。在一次表示感谢。
0顶一下返回首页关键字:交流讨论来源:(存档页暂不支持评论,有疑问请至论坛讨论.)
看过本文的读者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