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Weston等指出,Barrett食管早期诊断时的内镜和组织学特征,如Barrett食管长度、裂孔疝以及发生不典型增生,是预测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以及Barrett食管进展危险性的指标。(AmJGastroenterol2004,99∶1657)
Barrett食管是食管以及胃食管连接部腺癌的前驱病变,确定能准确预测Barrett食管进展为腺癌的简单、易行的临床内镜和组织学的特征性改变(如危险分层),并对监测时间进行选择,对所有内镜科医师都有实际意义。
研究者对1990至2003年确诊为Barrett食管的550例患者进行研究,认为Barrett上皮长度是预测不典型增生和癌的发生以及恶性进展危险性的重要指标,特别是Barrett食管长度≥6cm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如果进一步加强Barrett食管的内镜危险分层分析可能需要引进计算机图像技术计算Barrett食管黏膜面积而不是线性长度,因为线性长度对于不是连续或圆形的,而是由一条或一条以上狭窄黏膜和(或)移行柱状黏膜岛组成的Barrett食管来说,往往不准确。
另外本研究也表明,裂孔疝也是预测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以及Barrett食管进展的另一重要指标;与无不典型增生或仅轻度不典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相比,重度不典型增生是判定进展高度危险性的确定指标。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arrett食管诊断早期出现轻度不典型增生是进展至癌的危险因素。轻度不典型增生的进展发生率可以根据Barrett食管的长度进一步分为低危和高危组,即Barrett食管长度<6cm的轻度不典型增生进展为重度不典型增生(伴损伤或肿物、黏膜内癌、不能除外黏膜内癌的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的可能性,只有5.3%;而Barrett食管长度>6cm者的可能性则高达35%。
研究者认为,分别以Barrett食管的长度和组织学指标将Barrett食管患者进展为癌的风险分为高危和低危,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资源是可行的,但采用该危险分层方法极为重要的前提是,引入标准的活检方式,因为不典型增生是一项组织学诊断,而并非基于内镜检查所见;另一重要因素是对不典型增生诊断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