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2月19日
警惕烟花爆竹带来的“爆震性”耳聋
警惕烟花爆竹带来的“爆震性”耳聋
春节期间,烟花爆竹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但在爆竹炸响时,“爆震性耳聋”――这个“隐形杀手”也扑向沉浸在欢乐中的人们,特别是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更容易遭到伤害。对此,首都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耳鼻咽喉学科专家刘志成教授提醒大家,燃放烟花爆竹要保护好耳朵,远离“爆震性耳聋”的伤害。
“爆震性耳聋”损伤耳膜
耳鼻咽喉学科专家解释,从听力学角度讲,噪音值是以声强的强度级来计算。一般来讲,80分贝以上对人们耳膜就有危害。“爆震性耳聋”属于神经性耳聋的一种。人的耳膜受到超过承受能力外的噪声刺激,耳神经就会造成伤害。专家认为,神经损伤类的疾病就目前的医学水平而言还很难治愈。“爆震性耳聋”的初期症状表现为,患者对高频音的听力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症会越来越明显,曾经被爆竹伤害到听力的人就会出现严重的听力减退,就算去就医,听力的损伤也不可能完全恢复。
燃放烟花爆竹噪声会超过100分贝
北京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声响到底有多大?据北京市环保局噪音管理处处长董金虎介绍,北京城市夜间环境的标准噪音值为45分贝,但只要放鞭炮,噪声肯定超标。那么,放鞭炮时怎样避免遭受“爆震性耳聋”的伤害?据专家解释,烟花弹分为A、B、C、D等4个级别,A、B两级是专业人员使用的,C、D两级是百姓玩乐的。爆竹是点圆式辐射,离爆竹5米远,可以避开“爆震性耳聋”的伤害。如果放鞭炮的数量越多、时间越集中,噪音就越大,造成“爆震性耳聋”的几率也越大。为避免“爆震性耳聋”的伤害,放鞭炮者应使用双手、棉球、耳塞对耳朵进行保护,同时,也要提醒路人采取防护措施,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孟骥赵修娟)
别让节日后遗症纠缠不休小心假日忧郁综合征
绝大多数人的春节长假都应该是最为快乐和休闲的时光,人们可以借此同家人和朋友团聚,调整一下紧张了长时间的神经和心情,但事实上仍然有一部分人在假日,尤其是在长假里会感到忧郁、沮丧和孤独,甚至在假期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仍为这类情感所控制。在国外,人们把假日带给人们的这种消极情绪称为“假日忧郁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