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软疣(molluscumcontagiosum)又称皮脂性软疣、传染性上皮瘤、上皮软疣,中医称之为鼠乳、疣症、鼠瘘、水瘊子。本病系传染性软疣病毒所致,属痘类病毒,核酸为DNA,嗜表皮性,为感染人类的大型病毒。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常通过直接接触和污染的用具(如浴巾)传染。
●诊断1.本病分布广泛,好发于儿童,其次是女性。
2.潜伏期14~50天。初起为米粒样大小半球状丘疹,逐渐增至豌豆大小,中心微凹或呈脐窝状,表现有蜡样光泽。丘疹早期质地坚韧,后逐渐变软,呈灰白色或珍珠色。丘疹内可挤出乳酪样的物质,称为软疣小体。丘疹数目数个至数十个不等,陆续出现,或少数散在,或数个簇集,互不融合。
3.好发于躯干、四肢、肩胛、囊、肛门等处,但全身任何部位皆可发生,有时可发生在唇、舌、黏膜及结膜。
4.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度瘙痒感,继发感染者可有疼痛。皮疹偶可自然消退,愈后不留瘢痕。
5.个别病人皮疹角化而像小皮角,称为角化性传染性软疣。偶有皮疹异常巨大称为巨型软疣。有的病人在发病几个月后,皮损周围发生斑片状湿疹样损害。若眼睑或眼周有皮损,有时可发生慢性结膜炎及浅表性点状角膜炎。除去软疣后,湿疹样损害及结膜炎自然消退。
●鉴别诊断1.寻常疣:质地硬,表面粗糙,呈灰褐色或正常肤色,顶端可呈乳头瘤样增生,无蜡样光泽,丘疹中央无凹陷,挤压无软疣小体。2.汗管瘤:妇女多发。针头或米粒大小结节,肤色或淡黄褐色,质坚硬,密集分布于眼睑周围、鼻颊等部位,也可发于躯干上部。3.丘疹性荨麻疹:纺锤形水肿性红色丘疹,中央小水疱,好发于四肢末端、腰、臀等部位,瘙痒明显,2周左右可以自愈。
●治疗